編者按: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都很注重養生了,那么我們該如何養生呢?你知道幾種養生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孔令謙,講養生的方法。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平補法:是指應用性質平和的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于普通人群中身體偏虛的人群。此法多采用大多數谷類、豆類、大多數的蔬菜水果及禽蛋肉乳等食物。這些食物不寒不熱、性質平和、滋補氣血且有陰陽雙補的作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清補法:是指應用性質偏涼或具有瀉實作用的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于偏于實熱體質的人群,或在夏秋季采用。本法采用的多為小米、蘿卜、冬瓜、西瓜、梨等偏于寒涼的食物,這些食物有清熱通便、促進胃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瀉中求補、祛實補虛等作用。
溫補法:是指應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于因陽氣虛弱且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癥狀的人群,宜在冬春季采用。羊肉、狗肉、河蝦、海蝦、大棗、龍眼肉等偏溫的食物具有溫補腎陽,御寒增暖,增強性功能等作用,都是溫補法可以選取的食物。
峻補法:是指應用補益作用較強,顯效較快的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于體虛而需要盡快進補的人群,但應注意體質、季節、病情等條件適當進補。峻補法常常選用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動物腎臟、甲魚、龜肉、鱒魚、黃花魚、巴魚等。
飲食養生的3個禁忌,飲食禁忌,俗稱“忌口”,是指在飲食中要禁止或忌用那些與機體不相宜的飲食或不合理的飲食搭配。一般認為,飲食養生有如下三個禁忌:
忌生冷:大量地生食蔬菜和水果,雖然能夠獲得較多的維生素,但易傷脾胃,特別是對脾胃虛寒者不利。
忌油膩:過多食用葷油、肥肉、油煎食品,易引起血脂異常及動脈粥樣硬化。
忌粘滑:過多食用糯米、大麥等食品,易引起消化不良。
注意事項
不同季節的飲食禁忌 即根據不同季節適當選用寒涼、溫熱、平和等不同類型的食物。如夏季天氣炎熱,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熱食品,還要適當限制溫性的肉類攝入量以免助陽動火;冬季天氣寒冷,應忌用寒涼類的食物。
不同體質的飲食禁忌 即根據人體的不同體質適當選擇食物。如體質健壯者,不宜過多食用膏粱(肥肉和細糧)厚味及辛辣之品。體質虛弱者,少些食用寒涼的蔬菜水果等。因陽虛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癥狀者,而應忌用田螺、蟹肉等寒涼之品。陰虛而有五心煩熱,口燥咽干等癥狀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而忌用辛辣生熱及溫熱之品。
不同疾病的飲食禁忌 即根據所患疾病的性質適當地選用食品。如熱性疾病,忌用辛熱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患有瘡癰腫毒者,應禁食魚蝦類食品。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寧夏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孔令謙
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中醫孔少華之子,孔醫堂董事長,孔伯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醫學者。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余年,并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習錄》、《孔少華臨床經驗集》、《孔少華臨證經驗纂要》等著作,并組織重刊了《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等大型叢書主編。并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廣受好評.鳳凰衛視中文臺也曾對其進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