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您知道哮喘是怎么回事嗎?都說哮喘的人怕春天、怕運動、怕養小狗!那么患上哮喘我們該怎么辦呢?今天請到的專家是中日友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林江濤教授,讓他為我們講授哮喘的應對方法!
下面是本期節目的相關內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林江濤,中日友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大內科和內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1989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1992 年日本國東北大學醫學部研修。
主要從事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和人群防治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穩定期治療、流行性感冒防治以及控煙中的醫師教育等工作。
兼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組長、中國哮喘聯盟總負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慢性呼吸疾病聯盟(GARD)顧問、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并擔任《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總編輯以及《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內科雜志》、《Chest中文版》、《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等十六種國家級專業期刊的常務編委或編委工作。
2004年獲得首屆中國醫師獎。主持了世界上第一個SARS滅活疫苗及人禽流感疫苗的臨床研究工作。
發病原因
哮喘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 遺傳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體現出來,比如絕大多數患者的親人(有血緣關系、近三代人)當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復咳嗽、喘息)或其他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病史。大多數哮喘患者屬于過敏體質,本身可能伴有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皮炎,或者對常見的經空氣傳播的變應原(螨蟲、花粉、寵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堅果、牛奶、花生、海鮮類等)、藥物過敏等。
疾病危害
哮喘患者若出現嚴重急性發作,救治不及時時可能致命。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對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會發生影響,可導致誤工、誤學,導致活動、運動受限,使生命質量下降,并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及對家人的生活發生負面影響。
哮喘反復發作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發癥。
專家觀點
1、多數哮喘患者接受規范化治療后,很快癥狀就會得到緩解,肺功能也會逐步得到改善。提示所有哮喘患者: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很多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治療方案的制定、變更,藥物的減量、停用,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忌自行決定,否則很可能導致前期治療效果的喪失和疾病的加重。
2、當按照專家推薦的治療方案規范化治療一段時間之后,效果不理想,應主動配合醫生尋找原因,如:是否持續接觸哮喘觸發因素(過敏原、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等)、是否由于藥物裝置使用不當、是否合并導致哮喘難治的合并癥(鼻-鼻竇炎、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是否吸煙或被動吸煙、有無藥物因素(口服β受體阻滯劑、口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解熱鎮痛藥物等)、是否患有其他具有哮喘樣癥狀的疾病(如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等)。
3、哮喘急性發作通常均有誘發因素,很多患者是因為自行改變(減量或停用哮喘控制藥物)治療方案而導致。其他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感染、接觸過敏原等觸發因素、哮喘急性發作緩解后,審核患者是否正確使用藥物、吸入裝置和峰流速儀,找到急性發作的誘因并制訂避免接觸的措施,制定、調整控制性治療方案,以預防再次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