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活中很多的人一到冬天就特別的怕冷,那么你們知道幾種抗寒的方法么?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王成祥,講冬季如何驅寒保暖。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提高耐寒能力四個注意
那么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正確的“秋凍”方式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呢?秋季進行戶外運動對提高自身免疫力有一定的益處,但在進行“秋凍”運動時有些原則需要注意。
溫柔運動,微微出汗
秋季運動項目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如做操、登山、打太極拳、打羽毛球等。同時,鍛煉時要“留有余地”,不宜大汗淋漓。秋冬季運動應遵循漸次遞增的原則,切忌隨性加量,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即可。鍛煉時間以一周3次至5次,每次半小時為宜。
“秋凍”運動并不等于挨凍
“秋凍”運動并不等于挨凍,在進行運動前一定要讓身體暖和起來,尤其是處于寒冷的環境中熱身就更加重要。如冬泳是秋冬季節非常受人歡迎的一項練習耐寒能力的運動,但如果熱身不當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冬泳的準備活動時間一定要充分,熱身好以半小時為宜。除了拉伸肌腱的常規動作外,還應做各種泳姿的假動作鍛煉,讓游泳所需的各部分肌肉、韌帶、關節都得到充分拉伸、舒展。下水前十分鐘應逐漸減緩運動量,待心跳平穩、身體微微發熱但沒有出汗時入水。身體如果出汗,不要急于下水,要等身體涼下來再入水不遲。
關節等關鍵部位防受涼
雖然“秋凍”運動的特點之一就是低溫刺激,但有些特定的部位并不適宜長期處于低溫下,要特別注意對關節部位的保護。關節受涼會導致關節周圍血液循環變差,由于關節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產生炎性物質,使神經末梢受壓迫而產生酸痛感或患上關節炎。
運動補水不可少
秋天本來就是干燥的季節,在北方更是如此。近日北京的濕度一度降低到10%左右,這樣的濕度讓很多進行戶外運動的人感到身體不適。而且運動后丟失的水分會讓血液黏稠度增高,秋冬季節人體血管遇冷又會收縮,所以在運動過程中適時補水更為重要。
保暖工具
保暖鼠標墊不再手冰涼
保暖鼠標墊也稱電熱保暖鼠標墊,很適合白領麗人使用。女性在秋冬季通常會手腳發涼,這款鼠標墊就是為了這個問題而設計的。其結構是在普通鼠標墊上加了個毛絨布蓋子,毛絨布里面還藏了一片柔性的發熱材料。通過USB口發熱材料的溫度會達到并恒定在45攝氏度左右。手伸進毛絨布下操作鼠標,內部留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安全使用暖寶寶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暖寶寶根據身體不同部位可分成很多種,包括暖胃貼、暖足貼等,但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問題:
1、不能直接貼在皮膚上。暖寶寶發熱的高溫度可達60攝氏度,直接使用在皮膚上5分鐘內即可造成低溫燙傷;
2、不適合長時間使用。長時間貼在同一個部位也可能導致低溫燙傷;
3、不適合與其他取暖工具一起使用。暖寶寶和其他取暖工具一起使用會使局部溫度過高燙傷皮膚;
4、暖寶寶不能在睡覺時使用。睡覺時被子能起到保暖作用,使暖寶寶產生的熱量不能散發出去,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人體在睡眠時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燙傷。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成祥
男,主任醫師,教授,副院長,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委員,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農工民中央醫療衛生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醫療衛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中醫內科學會委員;全國中醫熱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