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年齡大了身體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老花眼就是其中一種,那么老花眼的同志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幫助自己有個好的視力呢?今天我們請到了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醫務部主任魏文斌博士來為我們做個介紹!
下面是本期節目的相關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魏文斌,男,漢族,1965年4月22日出生,安徽桐城人,中共黨員,安徽醫科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醫務部主任、主任醫師、首席專家,首都醫科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同仁醫院學術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魏文斌是《中華眼科雜志》等10家專業學術期刊的編委,《實用防盲技術雜志》副主編,亞洲神經眼科學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委員會委員,中華眼科學會中青年委員,中華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委員,北京市眼科學會中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和北京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北京市殘疾兒鑒定專家、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國家藥品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全國青聯委員、北京市青聯常委、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委員。他從事眼科臨床工作20年,擅長眼底病的臨床論斷和治療,掌握了高超的眼底病手術技能,共完成近萬例眼科手術,其中復雜性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達三千余例。他創造性地設計了應用現代玻璃體視網膜顯微手術技術進行眼內腫瘤局部切除的方法,在國內首次應用。提出了先天性脈絡膜脫離的現代手術設計方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在全國性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9部,參加編寫的專著5部。入選國家人事部和北京市首批“千百萬”人才工程,獲北京市“優秀人才基金”和“十百千”衛生人才工程專項經費資助。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1.視近困難
患者會逐漸發現在往常習慣的工作距離閱讀看不清楚小字體,看遠相對清楚。患者會不自覺地將頭后仰或者把書報拿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閱讀距離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2.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
開始時,晚上看書有些不舒適,因為晚上燈光較暗。照明不足不僅使視分辨閾升高還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散大在視網膜上形成較大的彌散圈因而使老視眼的癥狀更加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在白天從事近距離工作也易于疲勞,所以老視眼的人,晚上看書喜歡用較亮的燈光。有時把燈光放在書本和眼的中間,這樣不但可以增加書本與文字之間的對比度,而且還可以使瞳孔縮小。但是燈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擾,這種干擾光源愈接近視軸,對視力的影響就愈大有些老人喜歡在陽光下看書,就是這個道理。室內光線,老年人可用提高照明度來改善視力。閱讀材料,老年人對光亮對比度要求高,故應對老年人提供印刷清晰,字體較大,黑白分明的閱讀材料,避免用藍、綠、紫色背景。
3.視近不能持久
調節不足就是近點逐漸變遠,經過努力還可看清楚近處物體。如果這種努力超過限度引起睫狀體的緊張,再看遠處物體時,由于睫狀體的緊張不能馬上放松,因而形成暫時近視。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的模糊此即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當睫狀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極限,并且不能堅持工作時,就產生疲勞。因為調節力減退,患者要在接近雙眼調節極限的狀態下近距離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時由于調節集合的聯動效應,過度調節會引起過度的集合,這也是產生不舒適的一個因素,故看報易串行字跡成雙,后無法閱讀。某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眼脹、流淚頭痛、眼部發癢等視疲勞癥狀。由于調節反應的遲鈍,經過努力可以看清近處物體,再看遠處物體時,由于睫狀體緊張不能馬上放松,因而形成暫時近視。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的模糊,即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再繼續發展,就會出現眼酸、眼脹痛、眼皮抽搐、眼干澀、畏光流淚、頭痛、頭暈、惡心、煩躁等一系列視疲勞癥狀,老視是中老年產生視疲勞的主要原因。
矯正老視眼的方法仍為配戴老視眼鏡,借凸透鏡的力量代替調節從而把近點移到習慣工作的距離以內。
為了能夠把眼鏡配得合適,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工作種類及其習慣閱讀距離并且要測定眼的屈光度和調節程度。根據這些情況給予適當的矯正鏡片,不但要補足近距工作所需要的調節力還要有足夠的保存力量。
如果一個正視眼,工作距離為25cm,需要經常保持4.0D的調節。由于年齡增長,其近點退到50cm處,這時只有2.0D的調節。為了工作起來不會過于緊張還應保存1/3的調節力,所以只有1.3D的調節能夠經常持久地使用從理論上說需要配2.7D的老視眼鏡。
若是一個非正視眼,必須首先測定屈光情況和近點距離使之在戴了矯正鏡片之后,其遠點在無限遠,其近點在近距工作范圍之內老視眼的矯正,必須以每個人的調節力為基礎。在任何年齡,調節范圍變化的個體差異很大,所以每名患者都要分別測定兩眼的近點。所戴鏡片的深淺,應根據近點距離而不是根據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