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知母紅糖粥
這款粥可以祛風除濕,具有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癥狀。取芍藥、桂心、防風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甘草3克,制附子8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加上適量的水共同煮成粥食用即可。
冬季如何進補:
立冬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首先應以湯類進補為宜,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能很好的調理腸胃,增加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其次是喝粥進補。冬季的臘八粥既美味又營養,是很不錯的進補粥類。它能補充人體的熱量,還能增加各種營養,非常全面。此外,蘿卜粥可消食化痰,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多吃薯類。紅心甘薯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冬季食用還有清內熱的作用。可以做紅薯稀飯喝,美味又營養。
多吃蔬菜。冬季大白菜大量上市,除了多吃大白菜外,還應搭配白蘿卜、胡蘿卜、油菜等吃。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能補充冬季人體維生素需要。
冬季進補9誤區:
一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二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分為偏寒和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 ,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 ,脈數。若不分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品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