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大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后一個,大寒是什么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冷的季節咯!大寒養生特別注意哪些呢?生活起居方面該如何調整?一起來了解下吧!
“大寒”是一年中的后一個節氣,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冷,但仍處于寒冷時期。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腌魚、臘肉之時,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應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秴问洗呵?middot;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順應自然規律并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襲。
大寒養生,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當今我們又該如何注意大寒節氣里養生呢?為此提供幾點建議供朋友們參考:
大寒吃什么: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另一方面,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補,二是藥補。“藥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于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于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病狀選擇服用,如體質虛弱、氣虛之人可服人參湯;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等。能飲酒的人也可以結合藥酒進補,常見的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蟲草補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