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息肉,顧名思義就是多長出了一塊肉。人體每個器官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才進化成現在這種樣子,多出來一塊肉對身體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腸息肉是什么?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崔龍,主題是什么是腸息肉,崔老師將教帶我們一起了解腸息肉相關的知識。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腸息肉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通稱為息肉,一般來說,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細胞生長聚集形成的。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較女性多見。人體的整個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長,其中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多,小腸息肉比較少。
腸息肉的癥狀有哪些?
(1)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為便血、脫垂、腸道刺激癥狀。
便血:無痛性便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息肉出血量較少,如果由于排糞時擠壓而使息肉脫落以及息肉體積大位置低,可發生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點為大便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脫垂: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于重力的關系牽拉腸粘膜,使其逐漸下垂??刹l直腸脫垂。
腸道刺激癥狀:當腸蠕動牽拉息肉時。可出現腸道刺激癥狀,如腹部不適、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后重等。
(2)結腸息肉的主要癥狀為間斷性便血、大便異常、腹痛、息肉脫垂。
便血: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繼發炎癥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亦有引致腸套疊者。
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復交替出現,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狀異常: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結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血痕。
腹痛:比較少見,有時較大息肉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
腸息肉治療方法:
腸息肉的治療原則是:對于有癥狀的息肉,應該予以治療;對于無癥狀的息肉,也是臨床絕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據是否有癌變傾向決定治療方法。一般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則上應該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則無需特殊治療,觀察隨訪就可以了。腸息肉的治療方法主要為通過內鏡或者手術的方法予以切除。
內鏡治療
內鏡治療是切除腸息肉,尤其是結腸息肉的常用方法。適用于有蒂息肉。內鏡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應根據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態,有蒂或無蒂等,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內鏡治療技術的提高,結腸鏡內鏡切除的手段越來越多,適應征越來越擴大。
一般來說,對于較大的有蒂和亞蒂息肉,直徑2cm的可直接用接高頻電的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一次性進行切除。大于2cm的寬基底息肉可分次摘除或用尼龍圈套扎。扁平無蒂息肉可以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方法切除,在基底部粘膜下層分點注射腎上腺素鹽水,待病變隆起后,即圈套切除,既可預防出血和穿孔,又達到了治療的目的;近年來,越來越多醫生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ESD)技術,甚至可以完整切除5到10cm的扁平息肉。對于小于0.5cm的息肉,直接用活檢鉗鉗取切除,有時候也用氬氣激光電凝的辦法治療,安全快速。內鏡切下的息肉一般要收回,并送病理檢查。內鏡下息肉切除術一般是安全的,但是也會有一些并發癥的風險,常見的并發癥有:腸穿孔,內鏡下腸息肉切除過程中可能把整個腸壁切穿,導致腸內容物進入腹腔,病人出現氣腹,腹痛,感染等。比較小的穿孔有可能通過內鏡用金屬夾封閉,大的穿孔需要急癥手術治療。息肉切除術后出血也是常見并發癥,絕大部分的出血可以通過內鏡進行止血而避免挽救性手術。
手術治療
息肉及息肉病的手術治療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腸段切除、結腸次全切除、全結腸切除、全結腸及直腸切除。視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寬窄及所在的部位而定。
1.對單個有蒂息肉可作內鏡下圈套、電灼(凝)或結扎摘除;對體積較大者,可選擇腸壁、腸段切除。
2. 無蒂或廣蒂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可經肛局部切除(一般要求息肉距肛緣的距離小于5厘米)或經骶后路局部切除(息肉距肛緣的距離6~9厘米);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可行腸壁切除或腸段切除。
3. 息肉?。嚎筛鶕闆r行全結腸、直腸切除,回腸造瘺;全結腸、直腸切除,回腸貯袋肛管吻合;結腸次全切除、盲腸直腸吻合;結腸全切、回腸貯袋直腸吻合術。
對于手術切除的息肉,應常規送快速病理檢查,根據快速病理結果決定是否進一步處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崔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肛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結直腸癌診治中心負責人,中心主任。
擅長結直腸腫瘤、慢性便秘、炎性腸病、痔、肛瘺、肛裂、復雜性直腸(尿道)陰道瘺等各類肛腸外科疑難病例的診治,在肛腸外科專業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處理疑難病例的能力。在外科手術方面具有操作規范、刀法嫻熟、作風硬朗的技術素質。另外已完成1萬多例電子結腸鏡檢查,技術特色為無麻醉輔助的無痛操作。曾在美國的克里夫蘭醫院肛腸外科中心進修臨床工作1年,原任長海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負責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胃腸外科雜志》常務編委,國際肛腸外科雜志《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國唯一編委,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編出版《現代大腸癌治療學》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