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
接著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后才逐漸傳播開來。
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號的《蘇聯棋藝》上發表文章,根據他的研究,國際象棋起源于易經的思想:64格,對應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對應陰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專家學者的反駁文章??梢哉J為,切列夫考博士“國際象棋起源于易經思想”的觀點,在世界上已經站住了腳。
大約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了8x8的線圖(甘肅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彩陶繪圖)。在公元前10世紀以前可以斷定已經有了“六博”這種古棋。
公元前5世紀六博經過改革而成“塞戲”??鬃?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這句話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圍棋。
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發明的“象戲”(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發現的“百寶象棋”基本相同:8×8盤(64格),立體子,棋子擺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格局。
至遲于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象戲進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戲”和“類象戲”進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圖朗茲”,進入中東形成了“沙特蘭茲”。恰圖朗茲和沙特蘭茲譯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
考古的實物根據是8世紀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早的關于“四色棋”的文字記載是公元九世紀的克什米爾史詩《拉特納卡爾》。“沙特蘭茲”后來演變成“波斯象棋”并傳入歐洲。大約在15世紀末定型為今天的現代國際象棋。
“印度起源說”產生于英國人,好也是由英國人來否定“印度起源說”。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上,關于國際象棋的起源,還說是印度或中國,而且重點介紹印度起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