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孩子在小的時候容易感冒引起發燒,但同時感冒一容易引起肺炎。那么感冒還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這個肺炎又該怎么治療呢?今天我們請到了小兒呼吸科專家陳志敏教授來具體為我們講一講!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本期嘉賓介紹:
陳志敏,小兒呼吸科專家。1963年10月出生。1984年畢業于原浙江醫科大學醫學系。1999-2000年曾在日本福井醫科大學留學1年。2003年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兒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F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全國小兒纖維支氣管鏡協作組副組長。
臨床表現
多數起病急驟,常有受涼淋雨、勞累、病毒感染等誘因,約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7~10天。
(一)寒戰、高熱: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戰起病,繼之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呈稽留熱型,常伴有頭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減少。抗生素使用后熱型可不典型,年老體弱者可僅有低熱或不發熱。
(二)咳嗽、咳痰:初期為刺激性干咳,繼而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帶血絲痰,經1~2天后,可咳出粘液血性痰或鐵銹色痰,也可呈膿性痰,進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黃而稀薄。
(三)胸痛:多有劇烈側胸痛,常呈針刺樣,隨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劇,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為下葉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劇烈腹痛,易被誤診為急腹癥。
(四)呼吸困難:由于肺實變通氣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癥而引起呼吸困難、呼吸快而淺。病情嚴重時影響氣體交換,使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而出現紫紺。
(五)其他癥狀:少數有惡心、嘔吐、腹脹或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嚴重感染者可出現神志模糊、煩躁、嗜睡、昏迷等。
疾病預防
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燒、咳嗽、多痰、胸痛等,重癥者喘氣急促、呼吸困難,可危及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近一份報告中指出,在全球引起發病和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被列為第三位高危害疾病。我國在北京等九城市通過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重點調查后,發現在所患常見病中有26%為肺炎。北京某醫院的死因分析表明,肺炎為80歲以上老年人的第一位死因。
引起肺炎的病原很復雜,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多種。但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為多見,達83%,居首位。在世界范圍內,有5-10%的健康成人和20-40%的健康兒童是肺炎球菌的攜帶者。肺炎球菌一般寄居在正常人的鼻咽部,一般不會發病,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感冒、勞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心臟病、長期吸煙等,肺炎球菌即可乘機侵入人體,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心內膜炎、敗血癥等。又由于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肺炎球菌對多種藥物產生了耐藥性,這又為治療帶來了困難。
疾病治療
1, 抗感染治療是肺炎治療的主要環節。細菌性肺炎的治療包括經驗性治療和針對病原體治療。前者主要根據本地區、本單位的肺炎病原體流行病學資料,選擇可能覆蓋病原體的抗菌藥物;后者則根據呼吸道或肺組織標本的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體外試驗敏感的抗菌藥物。此外,還應該根據患者的年齡、有無基礎疾病、是否有誤吸、住普通病房或是重癥監護病房、住院時間長短和肺炎的嚴重程度等,選擇抗菌藥物和給藥途徑。
2,青壯年和無基礎疾病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常用青霉素類、第一代頭孢菌素等,由于我國肺炎鏈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高,故對該菌所致的肺炎不單獨使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治療,對耐藥肺炎鏈球菌可使用對呼吸系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諾酮類(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3,老年人、有基礎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常用氟哇諾酮類、第二、三代頭抱菌素、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或厄他培南,可聯合大環內醋類。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