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面臨著便秘的煩惱,那么應該如何來治療便秘呢?又該怎么用刮痧來治療便秘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中醫研究院保健品公司中國刮痧健康法推廣中心主任王敬,講便秘的刮痧療法。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便秘的刮痧療法
便秘是指由于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病癥。便秘是臨床常見癥狀,可出現于各種急慢性病癥過程中。
主要癥狀有糞便量少、干硬、次數減少等,輕者可無其他癥狀。部分頑固性便秘者可十余天到一個月才大便一次,可伴有肛門直腸壓迫感,排便不凈感,便意頻發。亦可有會陰、臀、大腿后面和髖關節附近區域的鈍痛,并于排便后消失。并發痔瘡、肛裂、肛周潰瘍的乳頭炎者,可出現肛門灼痛和便血。有時亦可有頭昏頭痛、厭食、口臭、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另外可有各種器質性病變相應的臨床癥狀。本病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大類。
一、實證便秘
(一)癥狀
以大便秘結,暖氣頻作,腹中脹痛,納食減少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大腸俞、小腸俞、天樞、腎俞、大椎、內庭。
(2)定位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小腸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天樞:在腹部,肚中旁開2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椎:背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穴,然后刮背部腎俞至大腸俞、小腸俞,再刮腹部天樞穴,后刮內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背部腎俞至大腸俞、小腸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線天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后用刮板角部重刮足部內庭穴,30次,可不出痧。
二、虛證便秘
(一)癥狀
虛秘表現為雖有便意,臨廁努掙乏力,掙則汗出短氣,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結,面色蒼白。
(二)治法
(1)選穴
大腸俞、小腸俞、天樞、腎俞、足三里、氣海、三陰交。
(2)定位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小腸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天樞:在腹部,臍中旁開2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氣海:位于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腎俞至大腸俞、小腸俞,然后刮腹部天樞至氣海,再刮下肢三陰交,后刮下肢外側足三里。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背部腎俞至大腸俞、小腸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線天樞穴至氣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和外側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寧夏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敬
四川成都人,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培訓中心中國刮痧健康法培訓部、中國中醫研究院保健品公司中國刮痧健康法推廣中心主任。曾在俄羅斯、烏克蘭、馬來西亞進行學術交流和醫療教學工作。主編出版的著作有《中國刮痧健康法》、《常見病實用氣功療法》、《百病氣功與食餌自療》、《千家妙功》、《千家妙功續》、《男女病奇效良方》、《經驗良方大全》、《女科秘訣大全》、《夫妻按摩法病法》、《中國拔罐健康法》、《男子性功能障礙治療大全》,等近20部。發表的論文有:中醫學獨立發展探討、陰陽五行歷史形態探討、刮痧療法簡介、刮痧治療原理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