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引發高血壓的原因可不僅僅和遺傳、肥胖有關,有時生活中的小習慣也會導致高血壓!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米樹華,主題是高血壓的原因,米老師為您講述有哪些因素會引起高血壓。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高血壓的原因
1.年齡: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2.食鹽: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有認為食鹽<2g/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g/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g/日,發病率33.15%,>20g/日發病率30%。
3.體重:肥胖者發病率高。
4.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5.環境與職業:有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壓發病率高于農村。
血壓調控機制
多種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壓升高。心臟泵血能力加強(如心臟收縮力增加等),使每秒鐘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種因素是大動脈失去了正常彈性,變得僵硬,當心臟泵出血液時,不能有效擴張,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過比正常狹小的空間,導致壓力升高。這就是高血壓多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壁增厚和變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經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動脈可暫時性收縮同樣也引起血壓的增高。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第三個因素是循環中液體容量增加。這常見于腎臟疾病時,腎臟不能充分從體內排出鈉鹽和水分,體內血容量增加,導致血壓增高。
相反,如果心臟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擴張或過多的體液丟失,都可導致血壓下降。這些因素主要是通過腎臟功能和自主神經系統(神經系統中自動地調節身體許多功能的部分)的變化來調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米樹華
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特需醫療部主任,主任醫師。1982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主要從事心血管內科、干部保健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血脂異常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對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有較深入的研究。1996、2002年分別赴丹麥奧爾胡斯大學醫院和美國匹斯堡大學心臟內科及血栓中心研修。曾參加國家"九五""十五"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在專業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多次帶隊完成"全國人大"等重要會議的醫療保健工作。
高血壓的生活習慣要注意些什么?
1.合理飲
①限制鈉鹽。②低膽固醇飲食。③控制熱量。④保證充足的維生素供給。腌制品、蛤貝類、蝦米、皮蛋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均不利高血壓的防治。
2.預防肥胖
肥胖可以導致許多疾病,肥胖若合并高血壓,那么患心血管病的危險性更高,所以要通過飲食、運動等方法來控制體重。
3.禁煙
煙草中已知有200多種毒素,其中尼古丁是主要有害物質之一,它可導致體內釋放使血壓升高的物質。
4.戒酒
飲酒所造成的高血壓占高血壓患者總數的5%~7%,飲酒既可以導致高血壓,又使升高的血壓難以控制下來,所以高血壓患者應該戒酒。
5.注意運動
運動有利于減肥、控制血壓。運動應以動態有氧運動為主,如:球類運動、爬山、慢跑、散步、太極拳等,一般每次堅持半小時運動時間,每周進行5次運動就能達到鍛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