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在打點滴的時候一般注射的都是靜脈,所以,靜脈對我們來說還是挺重要的,但是有些人患上靜脈曲張,樣子很嚇人!今天我們就請到了中日友好醫院全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中心五病區授副主任劉鵬博士為我們講解一下!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本期嘉賓介紹:
劉鵬:男 ,哈爾濱人1961年4月8日生于黑龍江省,1984 年出生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系,1989年赴日本留學,1994年完成日本大學醫學部心臟血管外科專業課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后曾多次赴日本、美國、臺灣進修學習,并將國的先進技術帶回應用于臨床?,F任中日友好醫院全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中心五病區授副主任、電化療科醫學主任,主任醫師。
靜脈曲張的病癥
【1】、血管內血液瘀積過多,靜脈壓力明顯增高,使一部分血液成分滲透至血管外的皮膚及皮下組織,造成局部皮膚發紅,變紫,直至發黑并且失去彈性而變硬,這是初期靜脈曲張的癥狀表現。
【2】、靜脈曲張的癥狀還表現在站立位時腿部可見彎曲增粗的表淺靜脈血管,高出皮膚,在腿部抬高或平臥后可消失,常有小腿酸脹、易疲勞等不適感覺。
【3】、栓性淺靜脈炎:由于血流緩慢,血液瘀滯形成血栓,出現非感染性血栓性靜脈炎,局部紅腫、發熱、疼痛。炎癥消退后,靜脈壁可與皮膚粘連,腔內血栓機化再通,亦可能遺有鈣化的靜脈石。
【4】、皮炎:在內踝區,淺靜脈承受的靜水壓高,血液內蛋白及紅細胞滲出到血管周圍,特別是交通支瓣膜破壞時,這一病理變化更為嚴重。滲出的蛋白逐漸纖維化,在血管與組織間形成一道屏障,影響物質交換,皮膚出現瘙癢、脫屑、色素沉著,皮膚抵抗能力下降,細菌感染后形成濕疹或潰爛。
【5】、潰瘍:因皮膚瘙癢,抓破后感染形成潰瘍。這種潰瘍的特點是反復發作,日久不愈,故中醫又稱為“老爛腿”、“臁瘡”、“裙邊瘡”。
【6】、曲張血管增多,小腿開始出現水腫,以站立過久或勞累后較明顯,晨起時水腫可消退,患肢常比對側腿增粗,一些患者還出現皮膚搔癢,嚴重者呈現濕疹、瘀積性皮炎等皮膚病變,這也是比較重要的靜脈曲張的癥狀表現。
危害靜脈曲張后期的危害
1、淤積性皮炎:多發生于小腿下l/3或小腿下2/3,現象皮膚營養障礙,皮膚萎縮、脫屑、干燥,色素沉著,滲液,瘙癢。
2、淺靜脈出血:由于靜脈壓力高,曲張靜脈的靜脈壁厚薄不一,稍微的損傷就可引發靜脈破裂出血,甚至有時小 靜脈可自發破裂而導致出血。
3、淤血性潰瘍:常發生于小腿下1/3的內、外側,稍微外傷,即可發生小腿慢性潰瘍(老爛腿),很難愈合。
4、繼發被傳染:由于患肢抵抗力減弱,輕易發生繼發被傳染。通常的有血栓性淺靜脈炎、丹毒、急性蜂窩織炎等,病人可有高熱,惡寒,舌苔黃,舌質紅絳。由于丹毒反復發作,淋巴管阻塞,后發生象皮腫。
5、血栓性淺靜脈炎:下肢曲張的靜脈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沿曲張的靜脈可觸及硬結節或條索狀物,有壓痛。若并發靜脈四面炎,則淺靜脈四面發生紅、腫、熱、痛。急性炎癥消退后,局部遺留硬結節或條索狀物。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