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在很多年輕的媽媽都不會抱寶寶,甚至她們的抱姿會傷害到寶寶,那么抱寶寶的正確姿勢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姜毅,講寶寶的正確抱姿。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不要豎著抱寶寶
新生兒的頭占全身長的1/4。豎抱寶寶時,寶寶頭的重量全部壓在頸椎上。寶寶在1~2個月時,頸肌還沒有完全發育,頸部肌肉無力,應防止這種不正確的懷抱姿勢對寶寶脊椎的損傷。這些損傷當時不易發現,但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所以抱寶寶要橫抱,不宜豎抱。
多與寶寶交流
父母要同寶寶說話、唱歌,用眼睛溫柔地注視寶寶,輕輕地撫摸寶寶,與寶寶有身體的接觸。這種感情交流,可以使寶寶的視野更開闊,受周圍環境的刺激更多,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精神發育以及身體生長都有著極大的好處。貼身撫抱寶寶是親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對寶寶身心發育十分重要。
抱新生寶寶方法要正確
當你要抱起寶寶時,可先用眼神或說話聲音逗引,使他注意,一邊逗引,一邊伸手將他慢慢抱起。抱新生寶寶有兩種方法:
腕抱法:是指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里,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于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讓寶寶緊貼媽媽的左胸
抱寶寶時,應將他的頭部放在媽媽的左側,并有意讓寶寶的耳朵貼近父母的心跳處,讓他能聽到心跳的節律。國外曾有人做過實驗:當寶寶哭吵時,父母抱起他們,一組寶寶抱在懷里,父母用手輕輕地拍他們;另一組寶寶傾聽父母的心跳,結果發現后一組寶寶比前一組寶寶更易安靜下來。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聽慣了母親的心跳,出生后讓他再聽到這樣熟悉的聲音便產生一種親切感,很容易適應這種情境,而使情緒平靜下來。
寶寶啼哭未必是壞事
如果無異常現象,新生寶寶的啼哭是對身體有益的,是新生寶寶運動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一聽到新生寶寶哭就抱起來或喂奶。父母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啼哭規律,正確判斷寶寶啼哭的原因,給予適當的應對。寶寶一哭就抱在懷里,尚未出月子的寶寶會養成非抱不睡、一著床就醒就哭的壞習慣。其實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覺,對寶寶脊柱的正常發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習慣應該從新生兒起就培養,用搖籃、或搖晃著、哼著曲子催寶寶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習慣。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姜毅
女,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特長兒科新生兒和兒童消化系統疾病、新生兒腦損傷診治及隨訪和干預。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兒科常見病。碩士生導師,中國新生兒科雜志編輯部主任和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