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都知道性格可以影響人的健康,比如說兩人得的同一種病,性格開朗的就比另一個稍微好點,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楊菊賢,講性格影響健康。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性格有相對的穩定性,體現著人的一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征。由于各人的成長環境以及基因、遺傳因素的差異等影響,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性格一旦形成,將左右人的思維、行為方式,也與人的健康關系密切。有些人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生活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有別于正常人的性格特征,如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妒賢嫉能、心胸狹隘,易激動、愛發怒、疑心重等。
(1) 不良性格對人體健康具有消極影響。
它可以對人的大腦、內臟及其他部位產生危害。例如,憂郁時大腦過度抑制,造成免疫功能失調,從而引起營養性功能紊亂,使人體虛弱早衰;發怒時,胃幽門括約肌驟然收縮,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器質性損傷;憤怒和痛苦的情緒可使人的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進而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性格內向、憂郁、消沉、多慮的人容易患潰瘍病、神經癥、哮喘病、癌癥等病癥;愛嫉妒的人容易患急性胃炎和出現頭痛、食欲減退、失眠多夢等癥狀;喜怒無常、憂郁多慮的性格在心理疾病患者中所占比例大。
(2) 性格開朗可預防疾病。
性格脆弱者會因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而誘發心理疾病,而性格堅強、活潑樂觀、心胸豁達的人卻能泰然處之。性格的差異也影響著疾病的變化。高血壓、冠心病會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動而加劇,也能因心境平和、情緒穩定而好轉;胃潰瘍病會由于患者性格憂郁、焦慮而使疼痛加劇甚至有惡變的可能,而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即使得了胃潰瘍,經積極治療康復也較快。
(3) 努力塑造良好性格。
一個人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認識到不良性格對自身的危害。重視培養良好的性格,這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看問題、思考問題要從大處著眼,寬以待人,大度處事,不鉆牛角尖。同時多參加各種體育、交友、旅游、娛樂等活動,培養樂觀的情緒和豁達的性格。
同類性格的人易患同類疾病
關于性格與疾病的相關研究,早有專家提出,共患某種疾病的人,其性格有類似之處。
現代人們為熟悉的便是所謂的癌性格。比如抑郁好生悶氣,并常常帶氣吃飯或酗酒者就易患胃癌;長期處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易患宮頸癌;壓抑不得釋放、長期經受情緒折磨者易患肺癌;怒氣難以自制,又常常壓抑憤怒者,易患乳腺癌……專家指出,癌性格是人體與生俱來的癌基因從“癌”到“癥”的催化劑,不良情緒是癌細胞有效的培養液。癌癥的發生80%與環境因素、個人經歷的內心沖突以及性格特征有關,“癌性格”有可能引發身體癌癥,身體癌癥反過來又加重癌性格。
國外相關研究從大量的臨床實驗中還總結出一種“冠心病性格”,即性情暴躁,爭強好勝,心緒波動大,常懷戒心和敵意。這類人往往體內兒茶酚胺分泌較多,長此以往會給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不良的影響,引起心律增快、血壓升高、心血管機能紊亂,出現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律不齊甚至心肌梗塞等種種變化。
此外,諸如原發性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緊張性血壓升高、緊張性頭痛、偏頭痛、神經性厭食、心因性陽痿、性冷淡、失眠癥、斑禿、甲亢、原發性青光眼等,也都與性格特征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運動改變不良性格
一個人了解自己的性格并不難,想改變卻并不那么容易,正所謂本性難移,但“難移”并不等于絕對不能“移”。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通過針對性的健身運動,可以改善心理和精神狀態。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楊菊賢
男,上海市人,心內科及醫學心理學專家,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醫療系。歷任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廣慈醫院內科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及內科教研室主任。現任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健康促進專家組委員、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客座教授等職。任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學會全國主任委員、中國行為醫學雜志總編輯。主要從事心理行為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的研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