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人多是“草莓族”
反觀我國現狀,青年人的心理狀態同樣不容樂觀。
不久前,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心理素質的滿意度排在倒數第二位。一些新入職的畢業生表現出“命令不得”、“抗壓能力不強”等問題,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草莓族”。
這一說法是從我國臺灣流行而來的。草莓外表光鮮亮麗,可質地卻軟綿綿的,稍一擠壓就流湯流汁,變為一攤軟泥,正如一些人面對困難一壓就軟。
不少用人單位對此深有感觸。從事人力資源的杜先生告訴記者,有些剛入職的畢業生能力還可以,可你要是挑剔他幾句,立馬就哭,一哭就鬧著撂挑子不干了。
“人的現在和未來都是由過去的點滴堆積而成,你能期盼那些經不住壓力的大學生在入職后,會有改頭換面的變化嗎?”林永和說。
當代青年人為何心理素質如此脆弱呢?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黃洪基曾指出,如今的年輕人多是改革開放前后出生的一代。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不愁吃穿,自然很少遇到不順心的事。
即便他們見多識廣,但生活相對單純,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不多。這造成了他們理論知識不少、應試能力挺強,但就是社會適應力太差,抗壓能力有限。一旦遇到挫折,就選擇放棄。
林永和認為,雖然不能苛求青年在短時間內變得堅強,但原地等待不如主動出擊。及早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越早干預收效越好。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給大學新生建立心理檔案,還是企業的入職心理測評都勢在必行。
總結:現在都知道哪些行業在入職前必須要體檢了吧,除了這些行業現在入職體檢已經在大部分的企業消失了,所以這些企業都沒有認識到入職體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