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虛證”者如何“補”?
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陽虛補陽、陰虛補陰,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氣血陰陽又是會相互轉化的。由于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減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常可導致陽虛;血虛和陰虛表示精血津液的損耗,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故補氣藥與補陽藥,補血藥與補陰藥常相須為用;至于氣血雙虧(氣虛和血虛),陰陽兩虛(陰虛和陽虛)的癥候,又當氣血雙補,陰陽兼顧。
具體來說,在應用補氣藥時,若出現(xiàn)氣滯胸悶、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應配伍理氣藥同用。
在應用補血藥時,常配以適當?shù)难a氣藥,以補氣生血,增強補血效果。
在應用補陰藥時,余熱未盡者,當與清熱藥同用;陰虛陽亢者,當配以潛陽藥。
在應用補陽藥時,如見白帶綿綿不斷、五更瀉泄者,當配以澀精止遺、固崩止帶、澀腸止瀉藥。
此外溫補腎陽時,還當考慮腎為水火之臟、陰陽互濟的特點,當配以滋補腎陰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