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肝陰虛又可以稱肝陰不足,那么肝陰虛有什么癥狀呢,應該如何來治療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生李智,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陶昱楓,講肝陰虛。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肝陰虛癥狀
病證名。又稱肝陰不足。指肝臟陰液虧虛的證候。多由氣郁化火,肝病及溫熱病后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所致。癥見眩暈耳鳴,脅痛目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燥咽干,或手足蠕動,經閉經少等。治宜滋陰養肝為主。肝陰虛不能潛陽,多致肝陽上亢或虛風內動。參肝陽上亢,虛風內動條。
肝,陰中之陽臟,魂之處,血之藏,筋之主,其為風木之臟,主疏泄而藏血。疏泄指肝對于全身的氣機、血液、水道、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暢達、宣泄的功能和特性。以保持肝本身功能和其他臟腑功能活動的重要條件。肝藏血,指肝具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也。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肝疏泄正常、氣機調暢、血運暢達、藏血才能保障;反之也只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養,其疏泄始能正常發揮,故前人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肝之藏血,其體為陰,是疏泄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肝本身乃至其他臟腑功能活動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朱丹溪有云: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氣常有余,血常不足。何況陽主動,陰主靜,人體常居陽動狀態之中,精血、陰氣易耗散。故此示人保護陰精,強調養陰在養生、治療上的重要性。具體對肝臟而言,肝常行疏泄功能,居陽動狀態,肝體精血則易耗散而常虛。
“血液運行上下全賴乎肝,肝陰虛證則不能滋養血脈”。陰血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在生理狀態下,又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肝陰虛證,營陰虧損,血脈不充,以致血液運行不暢而瘀滯。又因瘀血阻滯,妨礙陰精的化生,可加重瘀血,導致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緩慢,微循環障礙而出現微觀血瘀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陶昱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從事婦產科臨床婦幼保健工作17年,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專家。
李智
針灸專家,中醫臨床碩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生,中國養生保健協會專家,北京市老年病協會委員,《養生大世界》雜志特約專欄作家。李智曾作為中國三名中醫專家之一,代表中國在奧運會英文發言,李智受到了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外國專家的一致好評。李智多次受邀在電臺、網絡、電視臺講課,其中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講中醫養生,創養生類欄目的收視新高,倍受觀眾的喜愛。
陰虛之人宜常吃食物
鴨肉性平,味甘咸,能滋陰養胃。《本草匯》說它“滋陰除蒸”。《隨息居飲食譜》稱它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民間也認為鴨是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宜食之。
豬肉性平,味甘咸,有滋陰和潤燥的作用。清代醫家王孟英說:“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止消渴。”《本草備要》亦載:“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澤皮膚。”所以也適宜陰虛體質者食用。
雞蛋性平,味甘,不僅能益氣養血,而且無論雞蛋白或雞蛋黃,均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雞蛋被醫學界認為是很好的蛋白質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黃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質。凡陰虛之人食之頗宜,尤其是雞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間習慣用雞蛋與豆漿同食,更有益處。
牛奶性平,味甘,不僅營養豐富,更具有滋陰養液、生津潤燥的功效。歷代醫家對牛奶的滋陰作用頗多贊譽,或稱牛奶“潤肌止渴”,“潤皮膚”,“潤大腸”,或曰“滋潤五臟”,“滋潤補液”。凡體質屬陰虛者,宜常食之,裨益頗多。
甲魚性平,味甘,有滋陰涼血作用,為清補佳品,對陰虛之人,食之宜。《本草備要》中說它能“涼血滋陰”。《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甲魚可以“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所以,甲魚對陰虛血熱或陰虛火旺、虛勞骨蒸者,更為適宜。甲魚的背殼,又稱鱉甲,也有滋陰補血作用,陰虛之人食之亦宜。
龜肉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血,故陰虛者宜食之。《醫林纂要》中就曾說它能“治骨蒸勞熱,陰虛血熱之癥”。由烏龜殼加工而成的龜板或龜板膠,同樣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之人也宜服食。
干貝又稱江珧柱、馬甲柱,為一種海鮮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腎。《本草求真》說它能“滋真陰”。《本草從新》稱它“療消渴”。干貝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屬高蛋白食品,故陰虛之人宜常用干貝燉湯,為有益。
海參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說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亦載:“海參補腎精,益精髓”。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宜常食之。
蛤蜊性寒,味咸,能滋陰、化痰、軟堅。古代醫家認為“蛤蜊功同蚌蜆,滋陰明目”。明·繆希雍曾經指出:“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可見陰虛體質或陰虛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綜合癥、結核病以及腫瘤病等,食之頗宜。
蚌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有滋陰、清熱、明目的功效。蚌肉能“清熱滋陰,養肝涼血。”陰虛之人常用蚌肉煨湯食用,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