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老人們常說吃什么補什么,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吃腦補腦?吃心補心?讓我們跟著專家一起來見識一下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姚慶筱、羅增剛,主題是吃哪補哪新說法,兩位老師將為您解讀如何以形補形。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以形補形”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食療方法。俗語說:“豬腰煲杜仲,唔好得餐餸。”這是一味確有療效的治療腎腰痛的保健菜。吃豬肺可以“清補肺經”;吃豬肚可以“溫中和胃”;胃痛可以豬肚煲白胡椒;心悸等癥可用豬心燉柏子仁;肝郁肋痛可買豬肝蒸合歡花。這一類的經驗總結是很多的,古典中醫論著《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篇》曾說到“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雖然提到用食物作輔助治療,但對“以形補形”何以能夠治愈或緩解癥狀并沒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至今仍有不少人持懷疑的態度。
要解釋“以形補形”的科學道理,就要從生物和人類在地球表面所經歷的漫長的進化歷程說起。因為動物和人類都是在地球表面生活,通過呼吸、喝水和吃東西,與地球表面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平衡狀態,所以人和動物的五臟六腑都有大體相同的物質組成和功能,如心是血液循環器官,肺是呼吸器官等。由于各種功能不同的器官對于各種元素有不同的親和力,如心臟對元素周期表中間的第4周期以鈷為核心的幾個元素關系特別密切,心臟病則與鈷等元素的平衡失調有關。又如,肝腎等對ⅡB族的元素有親和力,人吃豬肝后,容易把里面的鋅和鐵等元素吸收。再如,骨骼對ⅡA族的元素有親和力,而小孩骨骼生長需要鈣,所以不少家長常去買豬骨煲湯,以提供充足的鈣、鎂。“以形補形”的實質就是根據人體某些器官缺乏某些元素而生病時,通過食用六畜相應的器官來補充所缺的元素,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說,“以形補形”不光是經驗之談,而且是有科學道理的。
以腦補腦老人不宜
老年朋友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健忘,中醫認為這多半是因為腎氣逐漸虧虛,不能上榮于腦。而根據“以臟補臟”的理論,豬腦殼起到補益大腦的作用,因此許多老年人熱衷于“吃腦補腦”。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豬腦屬于高膽固醇食物,而老年人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問題,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中風等疾病。因此,老年朋友補腦時不妨選擇核桃、黑芝麻、魚肉等食物來代替。
此外,像“吃心養心”、“吃腰子補腎”、“吃肺潤肺等說法,臨床實踐證明在部分患者身上是有效的,但是,在具體使用時,還得因人而異。例如豬腎具有補腎的作用,但腎結石患者就不宜食用,他們反而需要限制動物內臟的攝入。
本期嘉賓介紹
姚慶筱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技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全國高科技國民營養改善產業化委員會會員 北京營養師俱樂部會員 外資企業健康顧問和營養講師
羅增剛
羅增剛,男,1967年7月出生,醫學博士、副研究員,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現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醫藥保健康復委員會委員,中國藥膳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市衛生系統青年聯合會委員。
1990年9月本科畢業后于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同時擔任承德醫學院中醫本科專業臨床教學課(中醫兒科學)的授課任務,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1997年考入中國中醫科學院,師從高思華教授攻讀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先后對糖尿病、老年期癡呆進行了研究。2000年畢業后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擔任《金匱要略》授課工作。2001年9月始,師從西苑醫院老年病科中醫學專家周文泉教授攻讀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學位,對老年血管性癡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現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時,每周堅持兩次門診工作,對老年常見病及特有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老年期癡呆、骨質疏松等的中西醫治療以及養生、保健、藥膳領域有著一定的心得和見解,并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中華醫藥》等欄目進行養生藥膳講座。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