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肝是主藏血的地方,所以說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肝,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和調理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豬肝綠豆粥
新鮮豬肝100克,綠豆60克,大米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先將綠豆、大米洗凈同煮,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后,再將切成片或條狀的豬肝放入鍋中同煮,熟后再加調味品。此粥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美容潤膚,可使人容光煥發,特別適合那些面色蠟黃、視力減退、視物模糊的體弱者。
2.決明子粥
炒決明子10克(中藥店有售),大米60克,冰糖少量。先將決明子加水煎煮取汁適量。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成。該粥清肝、明目、通便。對于目赤紅腫、畏光多淚、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癥效果明顯。
3.枸杞粥
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先將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特別適合那些經常頭暈目澀、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癥病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則有保肝護肝、促使肝細胞再生的良效。
4.桑葚粥
桑葚30克(鮮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將桑葚洗干凈,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血明目。適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早白等癥。
5.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食欲。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瓊
出生于中醫世家,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現為肝膽科醫師。
意見建議:
1、補氣益脾法
補氣益脾法是補氣與健脾法的總稱。補氣法具有補肺氣、益脾氣、增強臟腑功能、強壯體質等作用,適用于氣虛體質和氣虛證病人。益脾法具有健脾除濕、益氣升陷等功能,適用于脾虛體質或表現為脾虛證的病人。
1.1補益脯氣法
選用補益肺氣的食物,或補益肺氣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肺氣虛證的方法,稱為補益肺氣法。如選用大棗、飴糖、蜂蜜、雞肉和人參、黨參、黃苠,制成補虛正氣粥、芪參糖等,用于肺虛氣弱、喘息短氣、語聲低怯、易感冒出汗等癥。
1.2樸益脾氣法
選用補益脾氣的食物,或補益脾氣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脾氣虛證的方法,稱為補益脾氣法。如選用糯米、大棗、豬肚、雞肉、鵪鶉和黨參、白術、山藥等,制成大棗粥、山藥面等,用于脾虛、精神困頓、四肢乏力、食少便溏等癥。
1.3健牌除濕法
選用健脾除濕的食物,或健脾除濕的中藥與食物配伍,徑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脾虛濕阻證的方法,稱為健脾除濕法。如選用蓮子、芡實、薏苡仁、赤小豆、扁豆、鯽魚、鱔魚和茯苓、白術等,制成蓮子豬肚、赤小豆鯉魚湯等,用于脾虛水濕不運、面浮身重、四肢腫滿、腸鳴泄瀉等癥。
1.4益氣升陷法
選用補益元氣的食物,或補氣升陽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氣虛下陷證的方法,稱為益氣升陷法。如選用雞肉、羊肉、鴿肉、鯽魚、大棗、糯米和人參、黨參、黃芪、升麻等,制成歸芪雞、人參粥等,用于氣短聲怯、大便滑泄、脫肛、子宮下垂、崩漏帶下屬中氣下陷者。
1.5益氣攝血法
選用益氣攝血的食物,或益氣攝血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二制成膳食,治療氣不攝血證的方法,稱為益氣攝血法。如選用花生、大棗、龍眼肉、鱔魚、墨魚和黃芪、=三七等,制成花生紅棗糖、歸芪雞等,用于氣不攝血的吐血、便血、齒衄、肌衄、崩漏等癥。
2、補血滋陰法
補血滋陰法是補血法與滋陰法的總稱。補血法具有增強生血機能,補充血液不足和補心養肝、濡養身體等功能,適用于營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虛及各種失血后之血虛證。滋陰法具有滋補陰液、濡養筋骨、涵斂陽氣等功能,適用于陰虛體質或熱病久病后陰液不足的病人。
2.1益氣生血法
選用具有益氣生血的食物,或補氣養血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飲食,治療氣血兩虛證的方法,稱為益氣生血法。如選用胡蘿卜、菠菜、花生、龍眼肉、大棗、雞肉、豬肝、羊肉和黃芪、當歸等,制成歸參鱔魚羹、濟生當歸羊肉湯等,用于氣血兩虛、爪甲無華、眩暈心悸等癥。
2.2補矗養心法
選用補血養心安神的食物,或具有補血養心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血不養心證的方法,稱為補血養心法。如選用龍眼肉、荔枝、大棗、葡萄、豬心、雞肉和人參、當歸、酸棗仁、茯苓等,制成玉靈膏、蜜餞姜棗龍眼、歸參燉豬心等,用于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癥。
2.3補血養肝銩
選用補血養肝的食物,或補血養肝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肝血不足證的方法,稱為補血養肝法。如選用胡蘿b、菠菜、豬肝、雞肝和枸杞、桑椹、何首烏、當歸等,制成豬肝炒枸杞苗、枸杞當歸葡萄酒等,用于肝血虧虛、視物昏花、眩暈脅痛、手足麻木等癥。
2.4滋陰熄風法
選用滋養肝陰、平肝熄風的食物,或滋陰熄風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陰虛風動證的方法,稱為滋陰熄風法。如選用桑椹、黑豆、鱉肉、牡蠣肉、雞子黃和龜板、鱉甲、白芍等,制成小定風珠羹、阿膠雞子黃湯等,用于肝陰不足、虛風內動的手足顫動、筋脈拘急、頭目眩暈等癥。
2.5滋明清熱法
選用滋陰清熱的食物,或滋陰清熱的中藥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制成膳食,治療陰虛火旺證的方法,稱為滋陰清熱法。如選用梨、藕、龜肉、鱉肉、牛乳、雞子黃和生地黃、龜板、枸杞、桑椹等,制成生地雞、清燉烏龜、百合枸杞蛋湯等,用于陰虛火旺、五心煩熱、骨蒸盜汗、潮熱顴紅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