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日常生活中頭痛是一種很常見的事,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預防頭痛呢,如何利用按摩防頭痛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醫學博士,內科主任醫師詹泰生,講按摩穴位防頭痛。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治療手法如下:
發病原因
冠心病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多因素綜合引起的結果。心絞痛的主要病理改變是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目前認為引起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有血脂代謝紊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高尿酸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遺傳因素等等。此外男性、老年、不愛運動者多發。其中前五項在我國發病率高、影響嚴重,是我們主要控制的對象。
疾病分類
臨床上常將心絞痛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兩種類型。
穩定型心絞痛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的心絞痛的發病保持相對穩定,均由勞累誘發,發作特點無明顯變化,屬于穩定勞累性心絞痛。
不穩定性心絞痛包括處發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梗塞后心絞痛、變異性心絞痛和勞力惡化性心絞痛。主要的特點是疼痛發作不穩定、持續時間長、自發性發作危險性大易演變成心肌梗塞。
不穩定型心絞痛與穩定性心絞痛不同,屬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常常需要緊急處理,與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常接近,所以目前一般二者一并論述。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詹泰生
醫學博士,內科主任醫師。心腦血管專家,曾任南京軍區八一醫院內科主任,奧地利自然醫學科學院曾授予他文明院士的稱號。
疾病癥狀
一、穩定型心絞痛:心絞痛以發作性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疼痛的.部位主要在心前區,有手掌大小范圍,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有時也可發生頸、咽或下頜部不適;胸痛常為壓迫、發悶或緊縮性,也可有燒灼感,但不尖銳,不像針刺或刀扎樣痛,發作時,患者往往不自覺地停止原來的活動,直至癥狀緩解;發作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如憤怒、焦急、過度興奮等)所激發,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等亦可誘發。典型的心絞痛常在相似的條件下,早晨多發;疼痛一般持續3~5鐘后會逐漸緩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幾分鐘內使之緩解。可數天或數星期發作一次,亦可一日內發作多次。
二、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表現特點為心前區痛,但是疼痛表現形式多樣,發作誘因可有可無,可以勞力性誘發,也可以自發性疼痛。發作時間一般比穩定性心絞痛長,可達到30分鐘,疼痛部位和放射部位與穩定性心絞痛類似,應用硝酸甘油后多數能緩解。但是也經常有發作不典型者,表現為胸悶、氣短、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尤其是老年女性和糖尿病患者。
(一)一般治療
發作時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動后癥狀即可消除。平時應盡量避免各種確知足以誘致發作的因素,如過度的體力活動、情緒激動、飽餐等,冬天注意保暖。調節飲食特別一次進食不宜過飽,避免油膩飲食,禁絕煙酒。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減輕精神負擔;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以不致發生疼痛癥狀為度;處理誘發或惡化心絞痛的伴隨疾病,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紊亂等,減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
(二)藥物治療
用于穩定型心絞痛的藥物包括調脂藥物、抗血小板制劑、β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和鈣拮抗劑等。能夠控制和改善心絞痛發作的藥物主要是硝酸酯類(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等)、β阻滯劑(比索洛爾、美托洛爾)和鈣拮抗劑(合貝爽)。另外高血壓的降壓治療、調血脂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以及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治療對于降低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的證據充分,也作為心絞痛的主要藥物治療措施。
(三)介入治療
主要是冠狀動脈內的支架植入術,尤其是新型支架的應用,介入治療不僅可以改善生活質量,而且可明顯降低病人的心肌梗死和死亡率。
冠脈內介入治療的適應證:
①單支冠脈嚴重狹窄,有心肌缺血的客觀依據,病變血管供血面積較大者;
②多支冠脈病變,但病變較局限者;
③近期內完全閉塞的血管,血管供應區內有存活心肌,遠端可見側枝循環者;
④左心室功能嚴重減退(左心室射血分數<30%)者,冠狀動脈病變適合的情況;
⑤冠脈搭橋術后心絞痛;⑥PTCA術后再狹窄。
(四)外科治療:
主要是施行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取患者自身的大隱靜脈作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動脈,另一端吻合在有病變的冠狀動脈段的遠端,或游離內乳動脈遠端吻合,引主動脈的血流以改善該冠狀動脈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應。
手術適應證:
①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②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
③不適合于行介入治療的病人;
④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需要進行室壁瘤切除的病人;
⑤狹窄段的遠斷管腔要通暢,血管供應區有存活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