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耳朵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能夠給我們提供聽覺,那么你知道有關于耳朵上面的一些小常識嗎?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健管家、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趙之心,講耳朵。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為什么有些人耳朵會動呢?
人和動物一樣,耳后有一塊動耳肌,在神經支配下可以活動。只不過有的人動耳肌退化了,耳朵就不會動了;而有的人動耳肌沒退化,所以耳朵會動。而動耳肌沒退化的人實屬少數。
耳朵會動是天生的。不是后期成長的。會帶一點遺傳因素。
生物學上證明耳朵會動是天生的,是大腦皮層發達的表現,使腦神經更有力,往往有更強的意志力與洞察能力。
影響
十大不良習慣對耳朵的影響
1.挖耳。俗話說:“耳不挖不聾”,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可能造成耳道壁的損傷,嚴重的會傷及中耳和內耳,致使耳聾。
2.異物塞入耳道。家長應教育兒童勿將諸如豆類、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蟲之類的小蟲飛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應用酒或油滴入耳內將小蟲迅速淹斃或殺死后再取出。
3.捏緊雙鼻用力猛擤。不正確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分次運氣,壓力不宜過大,一側擤完了,再擤另一側。
4.濫用藥物。在用藥之前要注意有無耳毒性。
5.鼓膜發生外傷性穿孔后沖洗或用滴耳劑。正確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來細菌侵入。
6.跳水姿勢不正確,導致氣壓變化,引起鼓膜穿孔。
7.嬰幼兒喝奶時,其頭位過低,或在其哭鬧時喂奶。分泌物和奶液容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感染。
8.乘飛機、潛水或高壓氧艙治療中,不注意做吞咽動作。可能會導致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的發生。
9.常在噪聲環境中,且不帶防聲耳塞或耳罩,易患噪聲性聾。聽隨身聽(如MP3等)音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聽力下降。
10.飲食不合理,吸煙飲酒,過度焦慮勞累,心情不好,不參加體育鍛煉,不積極防治心血管疾病,會加速老年性耳聾的發生。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趙之心
健管家、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原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全國婦聯與衛生部“中國女性健康大講堂” 健康大使、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越野行走運動 首席講師、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 秘書長、央視2套《健康之路》欄目主講“健康大步走”、“五禽行”、“八段錦”等運動健康系列講座;2007年開始參與北京電視臺6 套《快樂健身一籮筐》節目錄制,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廣受關注。
耳聾原因
耳朵是人體五官當中的聽覺器官(平衡器官也在耳內)。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種聲音。設想一個聾啞人面對無聲的世界該是多么痛苦!目前中國大約有5000萬聾啞殘疾人,因此普及圍產期的聽力保健知識,做到優生優育,提高國民整體健康素質都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知道怎樣保護好耳朵的聽力,首先要了解造成耳聾都有哪些原因,有哪些種耳聾。根據耳聾的性質,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1、傳導性耳聾
2、感覺神經性耳聾
3、混合性耳聾
一、傳導性耳聾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聲音在傳導過程中出現障礙所致的耳聾稱為傳導性耳聾。常見的疾病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種類型的中耳炎,耳外傷,耳道耵聹栓塞,耳硬化癥等。
二、感覺神經性耳聾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內耳的畸形或病變,致使神經向大腦聽覺中樞傳導聽覺信號,產生障礙所致的耳聾。常見的疾病有:先天性內耳畸形、藥物中毒性耳聾、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聾、噪聲性聾、突發性耳聾、老年聾、聽神經瘤等。這其中以藥物中毒性耳聾多見。如鏈霉素使用不當造成小兒聾啞的很多。
三、混合性耳聾
其特點是上述兩種耳聾的特點都兼而有之,常見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經系統治療,后導致混合聾。
還有我們經常說的“十聾九啞”,其實并不是指一個人喪失聽覺的同時就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而是一個人如果無法通過聽覺來得知外界的信息,也就沒有了說話的意義,不用再與他人交流,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了說話的意識。因為聾導致了啞,于是就有了“十聾九啞”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