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孩子生來多病,該得的不該得的都有可能患上,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常見的小兒腹瀉。今天我們請到了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主任陳英女士來為我們講一講小兒腹瀉的原因和一些常見的并發癥!
本期嘉賓介紹
陳英: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主任,擅長兒科常見疾病、預防接種、兒童預防保健及生長發育指導,熟悉國內國際不同的診療方式和育兒理念。
容易腹瀉的原因
全世界每年1200萬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病例中中,死于小兒腹瀉的高達300——400萬,僅次于呼吸疾病占第二位。小兒腹瀉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它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黏液便、血便等癥狀。
每年6~10月份,多數6個月~3歲年齡的寶寶會面臨“夏季腹瀉”的肆意攻擊。有人說,“夏季腹瀉”勢兇猛于虎!超高發病率、起病急、強持久性、脫水、并發癥、高死亡率,面對腹瀉,要認真對待,以便防患于未然,并及時針對性治療。
夏季小兒腹瀉是由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的。首先,由于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如果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稀釋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其次,小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小兒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另外,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小兒腹瀉的飲食調理
胡蘿卜泥:將胡蘿卜用清水洗凈,去皮后切成塊,將切成塊的胡蘿卜置入電飯鍋內蒸熟,蒸熟后的胡蘿卜用磨板磨成胡蘿卜泥,每日3次,每次1-2勺。
小米湯:取小米250克,加2500毫升水,微火煮2小時,取上層米湯,每日喂6次,每次30~100毫升。
酸牛奶:鮮牛奶消毒后經乳酸桿菌發酵而成。酸牛奶的凝塊小,易消化,能刺激胃腸道消化酶分泌,同時有殺菌作用,適用于經常腹瀉的嬰幼兒。
蘋果泥:取新鮮蘋果一只切開,用金屬小勺輕輕刮取。蘋果的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小,富有堿性,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對腹瀉治療有益。
焦米湯:先將米粉炒至焦黃,加水和適量糖煮沸成稀糊狀。米粉遇水加熱即成糊精,易于消化,而且米在炒制時表面部分炭化,具有吸附止瀉作用。腹瀉嚴重時可以選用。
山楂粥:適用于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表現為大便稀、帶粘液,酸臭不化。方法是將山楂10~20克,大米30克、白糖5克,共煮成粥,一天分3次服下,可連服3~5天。也可用焦山楂(將山楂去核炒成炭)研末,加適量白糖沖水服,每次3克,每日3次。可治腹瀉和由此而產生的腹痛。尤其是夏季飲涼積食而造成的腹瀉和由此產生的腹痛,吞服焦山楂有溫化止瀉之功,服用方便,效果良好。
米殼飲:取米殼10克,水煮,去渣,加冰糖或白糖適量,趁熱服。此法可治各種腹瀉和消化不良。
需要說明的是,中醫常根據腹瀉患者癥狀的不同而分為以下四種:脾虛型、傷食型、風寒型和濕熱型。而胡蘿卜配米湯僅僅適用于治療脾虛型小兒腹瀉。
脾虛型腹瀉患者的典型癥狀是:患兒久瀉不愈、面色萎黃、食欲減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因此,若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現時,完全可以食用胡蘿卜泥、米湯來治療腹瀉。若屬于其他三型時,則需選擇其他的食療方法,如傷食型患兒常表現為腹脹、腹痛、食欲減退、口臭等癥狀,且腹瀉前常有哭鬧、大便酸臭、有不消化的食物等,此類患兒可適當增加山楂、麥芽等消食化滯食品的攝入;風寒型小兒腹瀉表現為腹鳴、腹痛,有時伴有發熱流鼻涕等癥狀,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無臭味,此類患兒可喝點姜茶飲:取生姜10克,茶葉3克,紅糖少許,將生姜切片與茶葉加適量水一起煎煮,待沸后加入紅糖,隨意飲服;濕熱型小兒腹瀉表現為發熱、舌苔厚膩等癥狀,大便呈蛋花湯樣且帶少許黏液,此類患兒可適度增加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薏米粥的攝入。 小兒腹瀉易與感冒混淆
小兒腹瀉的癥狀早期表現為孩子發熱、嘔吐,流鼻涕等類似感冒發燒癥狀,很多家長可能會掉以輕心,按照感冒給孩子用藥。但是孩子接著出現噴射性的腹瀉,大便呈黃綠色水樣便或蛋花湯樣,表為“量多”、“次數多”、“大便水分多”的“三多”癥狀。而且這時候孩子吃不了東西,很容易導致患兒水分及電解質的大量喪失,出現脫水的癥狀。如果不提高警惕,耽誤治療,后果就會很嚴重。家長朋友需注意如果患兒出現持續高熱不退、嘔吐加重、尿量減少、眼窩凹陷、抽搐、腹瀉次數增多、腹脹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因為重癥小兒腹瀉過程中可合并有肝腦綜合征、中毒性腦炎、心肌炎、直腸出血和腸套疊等并發癥,不及時就醫可能出現危險。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