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米是中國古代人的主要糧食,什么小米粥啊窩窩頭都是用小米做出來的。小米怎么吃健康?一起看看專家怎么講解小米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劉東莉、李智,主題是營養黃金米,主要小米的營養價值、小米如何吃健康的內容。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李智
針灸專家,中醫臨床碩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生,中國養生保健協會專家,北京市老年病協會委員,《養生大世界》雜志特約專欄作家。李智曾作為中國三名中醫專家之一,代表中國在奧運會英文發言,李智受到了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外國專家的一致好評。李智多次受邀在電臺、網絡、電視臺講課,其中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講中醫養生,創養生類欄目的收視新高,倍受觀眾的喜愛。
中國養生保健協會專家兼《養生大世界》雜志的特約專欄作家、北京市老年病協會委員兼秘書、中國藥膳協會理事、中國教育電視臺《東方名家講壇》、西苑醫院倫理委員會秘書;擅長利用傳統中醫學方法,治療神經系統的各種疾病。
長期從事中醫外語的臨床授課及臨床帶教任務,英文底子深厚,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中醫國際形象大使,在奧運會上向所有參賽國及參賽運動員、隊醫做運動針灸的講課,并擔任第一、第二次世界氣功大會的同聲傳譯。
劉東莉
營養專家,全軍臨床營養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空軍航空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營養膳食推廣委員會委員、國家衛生部命題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空軍總醫院營養科主任。
一直從事臨床及臨床營養工作,熟練掌握常見疾病和疑難疾病的營養治療,開展了各種疾病的腸內營養,注重老年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飲食調養,對長期臥床和鼻飼病人的營養具有豐富的經驗。注重飲食與疾病的預防,開展了營養科普工作和營養實驗室理化檢驗工作。在航空營養方面,調整住院飛行人員的膳食結構并進行航空營養科研,曾多次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發表了幾十篇營養學術論文,編著了《中老年營養》、《嬰幼兒喂養》、《果品養生小百科》、《患者膳食指導》、《幼兒寶寶聰明食譜》、《撥打糖尿病熱線》、《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飲食治療》等書籍。參編了《特殊營養學》、《臨床營養學》、《飲食健康》等書籍。
小米亦稱粟米,古代叫禾,是谷子去殼后的產物,因其粒小,直徑約1毫米左右,因此得名。
小米原產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于“粟文化”。
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營養價值
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麥。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小米的芽和麥芽
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中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許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于大米。
除了豐富的鐵質外, 小米也有蛋白質,復合維他命B、鈣質、 鉀、纖維等等。因為小米性質是堿性的,所以烹煮時,不需要加太多的鹽或干脆不用鹽煮。
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約70%),是一種能量食物。
和其他谷物一樣,小米中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含量很高。
蛋白質含量在不同類型的小米中變動很大,一般介于5%—20%之間,平均為10%—12%。小米中蛋白質的質量常優于小麥、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賴氨酸含量低。
營養分析
⒈ 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
⒉ 小米具有防止反胃、嘔吐的功效;
⒊ 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
⒋ 小米具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
【相關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⒈小米是老人、病人、產婦宜用的滋補品;
⒉氣滯者忌用;素體虛寒,小便清長者少食。
【食物相克】小米忌與杏仁同食。提供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小米又有粟米、白粱粟、粢米、黃粟、稞子、谷子等名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原產中國,以山東、河北、東北、西北等地區栽培多。按黏性分糯粟和粳粟兩種。立秋后采收
。以粒大、飽滿、均勻為佳。
【性昧】 甘咸、涼(陳粟米:苦寒)。
【歸經】⑴專入腎,兼入脾、胃(《本草求真》)。⑵入手足太陰、少陰經(《本草撮要》)。
【成分】每100g小米含蛋白質9.7g、脂肪3.5g、糖類72.8g、熱1 515kJ、鈣29mg、磷240mg、鐵4.7mg、胡蘿卜素0.19mg、維生素B1 0.57mg、維生素B2 1.12nag、煙酸1.6mg、鎂93.1mg、銅5.5mg、錳9.5mg、鋅25mg、硒45mg、碘8mg以及類雌激素物質。
小米的蛋白質有谷蛋白、醇蛋白、球蛋白等多種。種子蛋白質含多量的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功用主治
⑴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
⑵小米內含有多種對性有益的功能因子、能壯陽、滋陰、優生。
儲藏特點
小米失去了保護層,籽粒較小,糧堆孔隙度小,雜質多,內外氣體不易交換。小米一般含糠較多,糠內含有較多的脂肪,高溫條件下易變質、變味。當溫度和水分偏高時,會發熱霉變。
發熱初期糧面濕潤,4~5天后米色顯著變淺,失去光澤,并產生脫糠現象,米堆內米粒開始結塊,個別米粒開始生霉,糧溫上升加快。再經3~5天米色即發生霉變,變為褐色,有濃霉味。
儲藏方法
通常將小米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較好的地方。儲藏前水分過大時,不能曝曬,可陰干。
儲藏前應去除糠雜。
儲藏后若發現吸濕脫糠、發熱時,要及時出風過篩,除糠降溫,以防霉變。
小米易遭蛾類幼蟲等危害,發現后可將上部生蟲部分排出單獨處理。在容器內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