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血虛朋友的體制常見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自己該怎么辦呢?如何預防血虛呢?在飲食方面有應該注意哪些地方?今天我們聽聽沙鳳桐教授是怎么講的!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臨床表現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于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癥。
臟腑失于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干燥、頭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血不載氣: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在心肺之氣共同作用之下,內至臟腑,外達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但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于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證。
治療原則
首先,“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運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
其次,氣可以推動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如氣的功能減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減退,又因“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虛均伴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故在補血時不宜單用血藥,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之效。
再者,血為陰液,易生滋膩,淤阻血脈,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補血同時應配伍活血生血之品。
血虛簡單有方便的中藥是四物湯。另可一星期煮3次的中藥材當歸15克,杞子15克,首烏10克,紅棗8粒來當開水喝,能達到補血的作用。
血虛體質如何養護
飲食調養
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精神調養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起居調養
早睡保證睡眠,養肝血;血虛體質的人不宜過度勞累,凡事宜量力而行,以免耗傷氣血。因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使肝氣得養,所以這類體質的人盡管睡眠多不佳,但要早些上床,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不要遲于晚上11點入眠,以養肝血。
藥補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燉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眼睛調養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常用補血的有桑葉、紅棗、黑芝麻、核桃仁、桂圓、冰糖、黃酒。可以用這些中藥做成糕點,如阿膠桑麻膏,效果顯著。
本期嘉賓介紹
沙鳳桐:中醫眼科名家,健管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院長,中華中醫眼科學會副主任。現任平心堂中醫門診部、正安中醫眼科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沙鳳桐教授從1967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始行醫,至今已有30多年。他以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入鉆研中醫眼科,在醫治內科疑難雜病的基礎上,運用整體辨證與眼科局部辨證相結合,在治療視神經萎縮、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黃斑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疑難眼病方面有獨特見解和顯著療效。沙鳳桐教授中醫功底扎實,對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疾病(如失眠、抑郁、小兒外感脾胃虛弱、婦科雜癥等)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