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個家長都會想有一種解決寶寶鬧情緒問題的方法,因為如果方法運用不當會從此教壞寶寶,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視頻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思萊,講寶寶的情緒問題。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嬰兒的情緒初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愉快,反應生理需要的滿足;另一種就是不愉快,是生理需要未獲滿足或其它不適的反應,哭叫正式不良情緒的反應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情緒會逐漸復雜起來。主要是大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由于語言能力尚未成熟,還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加上大人不能了解寶寶的想法,寶寶自然就會以哭、鬧等舉動,來達到他們的需求。嬰兒從滿月到3個月末,主要有欲求、喜悅、厭惡、憤怒、驚駭和煩悶6種情緒反應。
寶寶鬧情緒的具體原因:
先天氣質
每個寶寶的氣質皆不同,有的寶寶動不動就大哭大鬧,有的寶寶卻是常常笑容滿面……父母應多觀察寶寶的行為表現,了解他們先天的氣質。
生理上需求
當寶寶肚子餓了、尿布濕了、身體不舒服、睡不安穩等,就容易有情緒反應,了解寶寶鬧情緒的原因,再進行安撫。
過渡時期反應
兩歲左右的寶寶,開始會借由語言和動作,來表達他的想法和意見;如果父母不能了解寶寶異常行為背后的原因,寶寶自然就容易以哭、鬧等舉動來達到他們的需求。
管教不當
寶寶會在與大人的互動中去探測大人的反應,當大人回應方式養成后,寶寶就會以此方式預測。如寶寶一哭鬧就有玩具、糖果,日后就會以哭、鬧方式來取得。
方案1冷靜面對
當寶寶情緒不穩定時,父母必須成為寶寶的好榜樣,先控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寶寶面前,讓哭鬧中的寶寶感到你的冷靜,降低哭鬧情緒。千萬不要在寶寶情緒不穩定時,自己反而更生氣,對解決問題于事無補。
方案2利用輔助工具安撫寶寶
寶寶鬧情緒時,可以利用一些寶寶平常喜愛的玩具、布偶,讓他抱在懷中,暫時安撫寶寶失控的情緒,然后進行安撫、詢問動作。
方案3抱在懷中,安定情緒
當寶寶情緒失控時,可將寶寶抱在懷中輕拍以安撫情緒,或是放一些輕柔音樂、寶寶平時喜歡聽的歌,借以安定情緒。
方案4用溫柔的語氣對寶寶說話
用溫柔的語氣對寶寶說:“寶寶怎么了,為什么這么生氣,還哭得那么傷心?”“你很難過,哭一下沒關系,等會兒告訴媽媽為什么會難過,讓媽媽幫助你。”如此會讓寶寶感覺到你對他的關心和尊重。
方案5一杯水、一條毛巾,讓寶寶感覺到你的關心
拿水給寶寶喝,或是拿一條毛巾,拭寶寶臉上、額頭上的淚水以及汗珠,讓寶寶得到照料,感覺到媽媽對他的關心和注意,降低哭鬧不安的情緒
方案6站在寶寶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當寶寶鬧情緒時,須了解寶寶發脾氣、哭鬧的真正原因,站在寶寶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而當寶寶對你訴說他的感覺和想法時,除用心傾聽外,父母可以重復寶寶所講的話,讓寶寶感覺到你是了解他的。
方案7適當的管教
如果發現寶寶每一次都是以鬧情緒為手段,來達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需求的目的時,這時父母就須給予寶寶適度的管教,并且非常嚴肅地讓寶寶了解,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錯誤的安撫方法舉例:
父母在安撫寶寶哭鬧情緒時,“愛”的表達是很重要的,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句溫柔的華語,都可有效減緩寶寶哭鬧情緒。但是相反的,如果使用了錯誤的安撫方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這場親子戰爭愈演愈烈。這其中包括:
1沖動地責怪寶寶,或嫌寶寶動不動就愛哭哭鬧鬧“真是討厭”,甚至生氣地破口打罵,叫寶寶立刻停止哭鬧舉動。
2以威嚇的方式,強迫、限制寶寶不準再哭鬧、丟東西。“寶寶,我數到三后立刻坐好,不準再亂丟東西,不然媽媽就要打下去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思萊
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兒科分會副組委兼秘書,衛生部啟動的“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的國家級專家,長期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不僅有豐富的兒科臨床經驗,還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疾病,并且在嬰幼兒早期教育即心理學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她畢業于北京第二醫學院兒科系,并脫產學習中醫3年,主要著作有《您育兒的方法正確嗎》《從新手到育兒專家》《育兒路上答疑解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