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們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全部都是耳朵的功勞,耳朵的功效不僅僅是接受、轉換各種聲音我們還可以從耳朵看出身體健康。如何從耳朵看健康?想知道的就一起聽專家怎么說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王鴻謨,主題是耳朵的健康密碼(下),主要耳朵看身體健康、如何從耳朵看身體健康的內容。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王鴻謨
王鴻謨 1927年生,河北樂亭人。1952年北京鋪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入中央文學研究所學習一年,1953年畢業。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干事,《新觀察》雜志編輯、記者,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組長、當代文學編輯室主任,編審。主要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先后編輯、審閱、出版長篇小說80余部,曾數獲全國長篇小說優秀編輯獎。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縮寫本《紅旗譜》、《前驅》等。1988年,作為中國漢語專家赴朝鮮工作兩年,并獲朝鮮頒發的二級國際友誼勛章。
王鴻謨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名老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生物醫學特征辨識學會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經絡研究分會委員,《中華臨床醫藥雜志》副總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學會養生專家。
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長察色切脈診病,針藥并用治愈疑難重病。在創建中醫色診學、診法客觀化、完善辨證體系、還原構建經絡系統、體表-內臟多層次對應相關等方面多有建樹,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績,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為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講嘉賓。
耳朵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保護耳朵的方法
一、提拉耳垂法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并治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二、手摩耳輪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癥。
三、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四、搓彈雙耳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二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健腎壯腰。
五、雙手拉耳法左手過頭頂向上牽拉右側耳朵數十次,然后右手牽拉左耳數十次。這一鍛煉還可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減輕喉嚨疼痛,治慢性咽炎。
噪音會損害聽力
噪音危害會導致失聰
根據美國全國健康協會的調查,因為工作中的噪音引起的聽力下降已經成為常見的職業病之一。包括耳科醫生福拉希.戈登在內,美國有3000萬人在工作中、休閑娛樂場所以及家中面臨噪音的危害。這其中,大約有1000萬人的聽力已經遭到了永久性的損傷。
專家指出,噪音對聽力的損害與患者的年齡關系不大。任何人,在任何場所,一旦長時間地暴露在噪音之中,都有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下降。除了那些經常使用電鉆、剪草機和輕武器的人,電影院里的觀眾們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處于危害性的環境之中。
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羅伯特.拉巴迪醫生說:“電影的聲音實在太吵了,人們在離開電影院或者體育比賽場地時,常常感到耳朵里嗡嗡直響。
其實,這就是聽力遭到暫時性損傷的標志。”暫時性的聽力損傷通常是由過量噪音造成耳內的細小毛細胞功能紊亂引起的。多次噪音危害或者一次性的嚴重噪音危害,可能會造成細小毛細胞死亡,結果就是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拉巴迪醫生認為,很多成年人都沒有保護自己聽力的意識,更別提經常性地接受聽力檢查。在他今年1月發表于《耳鼻咽喉科雜志》的論文里,拉巴迪醫生建議成年人應該定期接受常規聽力檢查,那些喜歡把電視機聲音開得很大、或者經常聽不到別人談話的人,更應該接受檢查。
助聽器不能替代耳朵
永久性的聽力下降是難以治愈的。美國耶魯大學職業與環境醫學助理教授皮特.拉賓維茲說:“人們對于聽力下降大的誤解是,他們以為助聽器可以彌補自身聽力的不足,就像近視患者戴上眼鏡一樣。然而,沒有什么可以替代健康的耳朵。”
拉賓維茲強調,與后期治療相比,日常的聽力保護才是重要的因素。他目前正在與美國職業聽力保護資格認定協會合作,為公司保護員工聽力提供培訓項目。
但是拉賓維茲說,僅僅進行員工培訓是不夠的,因為很多員工在工作時,很容易就忽略了自己身處的噪音環境。美國密歇根大學醫療中心的邁克爾.雷諾茲是一位直升機救護員,負責在轟鳴的直升機上護理急救病人。
他在今年1月的《航空醫學雜志》上發表文章,呼吁為直升機急救人員制定聽力保護標準。文章稱:“人們的確希望保護自己的聽力,但是在工作時,尤其是我所從事的急救工作中,根本無暇顧及這一點。”
雷諾茲還提出,以直升機救護為例,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噪音危害,飛行安全與病人護理都得不到保障。
聽力損害自我測試法
專家指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避免噪音、保護聽力是非常重要的。與85分貝以上噪音可能損害聽力這一標準相比較,正常的對話一般在60分貝左右,立體聲耳機里的聲音可以達到100分貝,參加搖滾音樂會、使用沖擊鉆帶來的噪音一般都在100分貝以上。
所以,在可能造成聽力損害的環境之中,好能夠使用耳塞或者耳罩。只要正確使用,一次性的均碼耳塞可以將進入你耳中的噪音降低20到40分貝。
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位福拉希.戈登醫生組建了非盈利的“搖滾歌手聽力教育”協會,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測試聽力損害的簡便方法。
即“汽車檢測法”:在進入一個很吵的環境之前,坐在自己的車里,關上車窗,將電臺的音量調到你能勉強聽到的小。如果當你從噪音環境返回車中無法聽到電臺聲音,那就說明你的聽力已經遭到了暫時性的損害。
聽力常在不經意間受損害(文祥)
噪音對聽力的損害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的耳朵更加敏感,有的人則會更容易被一定頻率的噪音所傷害。一般來說,重復性地暴露在噪音之中,是造成永久性聽力下降常見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損害會在沒有疼痛或者其它癥狀伴隨的情況下,緩慢地積累起來。一旦發覺,你的聽力下降往往已經達到一個非常嚴重的程度了。
判斷有害噪音環境的標準
-與人交談時,彼此都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
-噪音讓你的耳朵感到疼痛。
-離開噪音環境后感到耳鳴。
保護聽力的一些建議
-避免噪音。無論是在工作、在家中、或者其它環境中,你都有可能暴露在有害的噪音之中。在使用剪草機、吹雪機、駕駛摩托車或者雪上交通工具時,一定要采取保護措施。當然,對于噪音環境,要盡量避免。
-采取保護措施。當你預知自己即將進入噪音環境中時,要提前采取保護措施,比如耳塞或者耳罩。要注意,把棉球或者紙巾這一類的東西塞進耳朵里,并沒有為你的聽力提供什么有效的幫助。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噪音很大的工具,很多家用電器的噪音也不容忽視。
-降低噪音總量。噪音對你的聽力所可能造成的損害是通過時間累積起來的。如果你在工作時不得不長期面對大量噪音,那么一定要在工作結束后的閑暇時間里避免噪音環境。
-降低音量。當你在購買電器工具時,如果有低分貝的選擇,就不要買那些特別吵的玩意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將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汽車電臺的音量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