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腰是人體上非常重的一部分,所以說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腰椎,千萬別讓它受到傷害,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它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醫學博士董福慧,講腰椎。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腰椎病的癥狀
腰椎病引起腰痛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其疼痛的同時還有一些伴隨癥狀。比如腰間盤突出癥可以伴隨坐骨神經痛;大腿或小腿的麻木、疼痛;肌肉癱瘓,如足下垂,足拇指背伸無力;馬尾綜合征,如會陰區麻木,大便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而且在病人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
腰椎管狹窄癥與腰椎滑脫則伴有間歇跛行與雙下肢麻木、發涼,同時也伴有下肢的肌肉癱瘓,大腿與小腿外側的麻木。再有就是腰椎的結核,該病由于結核病菌的侵蝕,使病人在腰痛的同時,還出現了腰部強直,不能彎腰拾東西,腰疼較為劇烈并且還有發熱盜汗、消瘦。食欲下降等結核菌毒素中毒的表現。
腰椎病的并發癥腰椎不穩
腰椎的三關節復合體中的椎間盤的后關節退變,不能維持脊柱的穩定,而椎體和關節都會出現增生,后就會導致纖維性或是骨性強直。所以說腰椎不穩時退變的一個階段。
腰椎管狹窄
腰椎間盤突出會造成的椎間隙狹窄、纖維環松弛后突、黃韌帶肥厚、椎體后緣和椎間關節的骨質增生都可造成椎管變小,這就會使原來較小的椎管持續狹窄,。患者就會出現長期的腰痛、腰酸,進而出現間歇性跛行。
骨質增生
反復腰痛且腰痛時間久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就會合并有關節的退變和骨質增生。一方面是退變致使椎間盤松弛、腰椎間歇變窄。另一方面關節突的骨質增生會導致椎間孔進一步狹窄,從而增加神經根受壓。
腰椎骨贅
骨贅多出現在退變椎間盤的邊緣。而若在椎間孔的骨贅以及后縱韌帶的較大骨贅就會壓迫到神經根進而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
腰椎滑脫癥
腰椎間盤突出的退變會導致腰椎不穩和關節突出現骨關節炎。而這兩者都是腰椎滑脫癥的主要原因。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董福慧
醫學博士,自1977年至今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專病: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壞死性疾病脊柱側彎,骨關節炎等進行性疾病,主要醫療特點:中西兩法,內外兼治,主要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
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教授系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醫針灸泰斗程莘農教授的嫡孫,"程氏針灸"第三代傳人。擅長治療頭痛、失眠、顏面痤瘡、月經不調、肥胖等各種針灸適應癥,尤以中醫針灸養生見長。曾多次受邀在新華社、外交部、保監會等單位做"中國式養生"大型系列講座。出版學術專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
腰椎病的治療
藥物治療
腰椎病,如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腰椎管狹窄等癥, 非甾體類鎮痛藥如消炎痛、布洛芬等,鎮痛效果強。但一般消炎鎮痛類藥物不能較長時間服用,尤其是對于同時患有肝/腎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禁忌,以免引發新的不適癥。 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后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癥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
替代療法
又被稱為代替療法,補充替代醫療對于一般大眾來說還不是一個熟悉的詞語,關于其定義也有諸多討論。日本補完代替醫療學會則將其定義為“尚未在西醫領域內取得理學驗證或尚未用于臨床的醫學·醫療體系的總稱”。 隨著西方世界崇尚“自然、天然”的理念不斷滲透,人們越來越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比例,更加崇尚自然治愈力的健康方式。“補充替代醫療”應運而生,例如:中藥、鋸峰齒鮫等材料就是中西方國家中利用天然物質改善人體的腰椎等關節疾病。
推拿治療
1、揉法。沿腰背部順行向下至小腿進行揉摩,以放松身體,舒通經絡使氣血得以暢通。
2、點按法。點按雙側腰肌,以改變腰肌緊張狀態。
3、彈筋法。彈撥腰肌,以興奮肌肉.恢復肌纖維組織彈性。
4、推法。用雙手掌根沿脊拄兩側自背部開始推至臀部,以調達氣血、疏通經絡,使腰背肌 肉得以調整。
5、按揉法。沿受累的神經路線重點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區血受累區血液循 環,恢復麻木區的神經組織。
6、翻身仰臥,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頭肌,改善肌肉彈性,恢復肌張力。
7、點穴法。自腰部開始依次點按腎俞、環跳、承扶、殷門、風市、委中、陽陵泉、承山、 昆侖、涌泉穴,以通經活絡.改善神經傳導,促進神經組織恢復。
8、推理法。沿大腿后側順行向下至跟腱進行推理,使下肢整體氣血流通,肌肉舒展。
9、搖法。仰臥位屈膝屈髖后進行旋轉搖運,以松解通利腰骶關節與椎間關節,調整關節內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