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糖尿病的病發癥又很多,一直困擾著很多的中老年人,那么應該如何來預防和治療他們呢?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節目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內分泌與代謝病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首席專家楊金奎,講糖尿病的并發癥與治療。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糖尿病的并發癥:
(一)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
糖尿病急性并發癥作為糖尿病急性代謝紊亂認識更為恰當,由于短時間內胰島素缺乏、嚴重感染、降糖藥使用不當,血糖過高或過低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
(二)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
1、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狀態有利于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同時高血糖狀態也抑制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見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
2、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發生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未經治療、治療中斷或存在應激情況時。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嚴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氧化,其中間代謝產物酮體在血中的濃度顯著升高,而肝外組織對酮體的利用大大減少,導致高酮體血癥和尿酮體。由于酮體是酸性物質,致使體內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3、糖尿病腎病:也稱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癥,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癥,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心臟病變: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見的有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經病變:在高血糖狀態下,神經細胞、神經纖維易產生病變。臨床表現為四肢自發性疼痛、麻木感、感覺減退。個別患者出現局部肌無力、肌萎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則表現為腹瀉、便秘、尿潴留、陽痿等。
6、眼部病變: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常見的病變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
7、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供血不足及細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統稱為糖尿病足。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楊金奎
男,1963年生,江蘇揚州人。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專業:內分泌與代謝病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首席專家;北京市糖尿病防治辦公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1984年南京醫科大學本科畢業。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從師原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甲狀腺組組長張忠邦教授,1996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從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陳家偉教授,1997年江蘇省大破格為副主任醫師,1998年被批準為南京醫科大學內分泌專業碩士生導師。
并發癥的治療
1、基礎治療
(1)、絕對禁煙,控制體重,嚴格控制血糖,胰島素應用為佳,積極糾正酮癥酸中毒、心、腦、腎并發癥及影響壞疽愈合的各種不良因素。
(2)、局部清創:清除壞死組織,每日常規消毒換藥等。
(3)、加強對患者的教育,進行合理的足部護理以及防止來自外部的損傷。
2、抗感染治療:
糖尿病足由于組織缺血,抵抗力降低,同時處于高糖狀態,極易感染。由于血管不通,藥物無法有效運輸到感染部位,因此感染常常難以控制,有時甚至出現敗血癥。病原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其次是鏈球菌、腸球菌、桿菌和厭氧菌等,耐藥菌中綠膿桿菌較多見。入院后盡早取病灶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先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待培養結果后改用敏感抗生素。
3、細胞滲透修復療法:
細胞滲透修復療法是目前治療糖尿病的先進方法,該療法是臨床上運用干細胞進行微創操作,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干細胞可用于治療各種細胞損傷性疾病如糖尿病。由于胰島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受損,所以胰島素量分泌不足或不能分泌導致血糖升高,繼而全身性器官受損和代謝功能紊亂,隨之產生各種并發癥。干細胞可以修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恢復胰島功能,使之正常分泌胰島素,從而達到糖尿病臨床康復。
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方法有哪些?通過上述介紹相信您對糖尿病并發癥治療的方法有了更好的認識,專家說到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癥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盡早治療,以免病情加重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