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節的時候好吃的東西琳瑯滿目,但是不能光過了嘴癮不顧你的腸胃,導致自己的腸胃負擔過大。春節應該怎么吃?一起看看專家是怎么講解的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張曄,主題是春節怎么吃,主要春節飲食健康、春節如何吃健康的內容。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張曄
張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專家。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要依靠飲食生存,然而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如何利用飲食的營養保證身體健康。對于不同人群的營養知識的需求,張曄老師指導人們學會飲食,吃出健康,包括營養常識、飲食保健等,教觀眾做自己的家庭營養師。
春節飲食講究多與少
多吃飯少喝酒 酒能增加節日氣氛,每次飲用高度白酒以不醉為限,那種成天泡在酒缸里的做法既傷身體又誤事。酒、肉吃多了,飯自然吃得少或不吃。正確的作法是應保證每餐主糧(干重)不少于100克。
多吃蔬菜少吃肉 有些人一到春節就很少吃蔬菜,只關注雞、鴨、魚、肉。正常成人每天吃肉類食物150~200克足已,過量無益;如以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食物更有利健康。
每天要保證吃300克以上的蔬菜,蔬菜不僅有常見的綠葉菜,還包括南瓜、辣椒、芋頭、蓮藕、菌、藻類等多種多樣。此外,每天還應吃200~400克新鮮水果。
保證三餐少吃零食 一日三餐是多數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要因過節而打破平日生活規律。節日里的零食品種繁多,唾手可得,但不要因迷戀娛樂活動而不吃飯或吃過多零食而影響食欲。
多吃家常飯少進餐館 偶爾上餐館聚一聚不失為一種生活享樂,如果因偷懶經常吃餐館則不可取。要知道,無論是中餐館還是西餐館,沒有注冊營養師指導的餐飲在食物構成上是極不合理的,經常光顧餐館的人往往先成為富貴病的代表。
多吃清淡少吃辛辣 清淡飲食的特點是不油膩、不太咸、不過甜,食物口感清爽、易消化。清淡飲食符合平衡膳食原則,應當提倡。太辣的菜肴常具有油多、鹽多、味精多的特點,應盡量少吃。太辣的食物還會易誘發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春節健康飲食過3關守8則避誤區
第一關:飲食要有度,忌暴飲暴食
年節總是熱鬧的時候,你夾一筷,我添一勺,再加上菜肴豐盛、味道香美,想要控制到八成飽都難。
連接吃上幾餐,難免會讓腸胃超負荷運轉,造成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等,嚴重者會誘發急性胃腸炎、胃出血。
第二關:飲食要防病,忌膽固醇超標
過年期間,煎炸食品的“出鏡率”非常高,菜肴烹調時放的油也比平日多。
北方人喜歡將煎炸面食作為節日零食,南方也常做炸年糕、炸魚、炸丸子之類的食品;此外,肉類煲成的湯里也總是浮著一層油。
如此一來,飲食中脂肪、熱量極易超標,會造成高膽固醇,誘發心血管疾病。
第三關:飲食要平衡,忌葷素失調
春節飲食以葷菜為主,尤其是畜肉類,谷類和蔬菜類偏少。特別是在一些北方地區,按照傳統,蔬菜幾乎難登年夜飯的席面。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膳食纖維攝入嚴重不足,脂肪、蛋白質嚴重超標。肉吃多了,加上運動少了,很多人會感到皮膚干燥、大便干結,出現便秘,甚至痔瘡。這還會讓肝膽超負荷運轉,膽囊炎、肝炎病情也易加重。
因此,春節各餐的葷素搭配,應控制在1:2至1:3之間,多吃豆類、海產品,用酸奶、水果代替瓜子等零食,以清熱通腸,潤喉去燥。
春節餐桌健康飲食8大原則
第一、要營養要均衡,避免大魚大肉。注意葷素搭配,多食用一些蔬菜、豆制品及菌類等食物,可以調節口味,降低血糖血脂。
第二、可食用一些牛羊肉,但切忌過量食用生冷海鮮食品。
第三、可選擇一些用蒸、煮、燉等方法烹調的菜肴,避免煎炸食品。
第四、選擇一些粗糧制品,做到粗細搭配有利于合理攝取營養素。
第五、吃要有度,避免過飽。如果吃的過于飽,就會膈肌上抬增加心臟的負擔。
第六、應選擇清淡飲料,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可以飲用一些山楂飲品,如喝酒應限量。
第七、外出就餐應注意就餐環境,注意食品衛生。
第八、在外就餐點菜要適量,不要浪費,對于吃不完打包帶回家的食物,要冷藏儲存,時間不宜過長,爭取第二天吃完,且吃前要充分加熱。
科學健康飲食走出誤區
新年伊始,家家戶戶吃豐盛家宴。雖說各商家大都推出了精心搭配的套餐,但從營養來說,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春節團圓重要健康更重要,學會一些點菜的小技巧,可避開“陷阱”。
誤區一:涼菜魚肉唱主角
宴飲之時,難免會點幾個冷菜開胃。冷菜油脂較少,有葷有素,如果多點一些清爽素食,本來可以平衡主菜油脂過多和蛋白質過剩的問題。
然而,多數食客習慣性地點醬牛肉等魚肉類冷菜,使冷菜失去了調劑營養平衡的作用,加劇了蛋白質過剩。
誤區二:烹調油多調味重
在點菜的時候,應適當點一些調味較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燉做法的。
有兩三個濃味菜肴過癮即可,再配一兩個酸辣或酸鮮菜,用來提神醒胃。這樣,有突出、有呼應、有回味,口味豐富,也不至于過分油膩。
誤區三:海鮮滿桌不嫌多
一些食客特別喜歡河鮮海鮮類產品,總覺得只有吃這些才顯得宴席足夠高檔。其實,水產品盡管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卻也是污染的“重災區”。
水產品的特性就是富集重金屬,如果一桌當中海鮮和魚類菜肴比例過高,總攝入量必然較大,污染物質更有超標風險。這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解毒負擔,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中毒。
建議每餐的水產品控制在1至3個菜的水平,食用量也要適當控制,每餐不超過200克為好。
誤區四:蔬菜菌藻不見面
宴飲的一大危害就是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嚴重不平衡。
由于一餐中攝入大量蛋白質無法充分被人體利用,大量蛋白質會分解作為能量使用,同時產生含氮廢物,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并妨礙酸堿平衡。
在節日期間,應當選擇那些平日食用較少的高檔素食,如菌類、高檔新興蔬菜、保健堅果,以及藻類、薯類等具有健康價值的蔬菜。
這些素食既能促進健康,還能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
誤區五:餐后喝碗咸味湯
餐前喝點湯,數量不至于過多,還能減少食量,對于減肥者有一定好處。餐后或餐間更適合飲用雜糧豆類制成的粥,或者索性用香茶清口。
誤區六:只吃菜肴不吃糧
眼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飯,直到酒足菜飽之后,才想起來是不是要上主食的問題。
然而,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僅于消化無益,其中的蛋白質還會被浪費,并產生廢物。
誤區七:酥香小點代主食
各種花色主食,如酥香小點、炒飯、拋餅、油炸點心等替代米飯和面條,雖帶有時尚感,但其中油脂含量大大高于米飯面條,特別是酥點類和拋餅類,油脂高達30%以上,甚至還有較高比例的飽和脂肪。
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還會帶來對心臟健康極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用它們來替代傳統主食,顯然很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