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常聽中醫說起經絡,但是經絡卻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一種東西,因此很多人都不了解它。那么到底經絡是一種什么的存在?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程凱,程凱老師將為您解讀程氏養生經之經絡養生的奧秘。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程凱
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教授系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醫針灸泰斗程莘農教授的嫡孫,"程氏針灸"第三代傳人。擅長治療頭痛、失眠、顏面痤瘡、月經不調、肥胖等各種針灸適應癥,尤以中醫針灸養生見長。曾多次受邀在新華社、外交部、保監會等單位做"中國式養生"大型系列講座。出版學術專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
經脈和絡脈的統稱,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串上下的通路。
人體經絡的功能
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為"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四個方面。
1、溝通表理上下,聯系臟腑器官:人體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它們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過經絡的聯系作用,這些功能才能達到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通過經絡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各臟腑、組織和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3、感應傳導:經絡有感應刺激、傳導信息的作用。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可沿著經脈傳入人體內有關臟腑,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應于體表。針刺中的"得氣"就是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的具體體現。
4、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經絡能調節人體的機能活動,使之保持協調、平衡。當人體的某一臟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刺等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正常。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十二經脈概述: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主要分布在頭面、胸腹第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脈旁開第二側線及下肢內側前緣, 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 分布其外部。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后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后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后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 布其外部。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后緣及胸腹第一側線,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 部。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 外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主要分布在下肢的 外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 側的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