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病因是血液中葡萄糖過多,不是吃糖的人就一定會得糖尿病,也不是不吃糖的人一定不會的糖尿病。如何預防糖尿病呢?一起聽聽專家是怎么講解的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孔令謙,主題是糖尿病與痰濕怎么回事,主要講糖尿病和痰濕、糖尿病和痰濕的癥狀的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孔令謙
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中醫孔少華之子,孔醫堂董事長,孔伯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醫學者。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余年,并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習錄》、《孔少華臨床經驗集》、《孔少華臨證經驗纂要》等著作,并組織重刊了《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等大型叢書主編。并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廣受好評.鳳凰衛視中文臺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孔伯華先生系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后裔,是我國近代—位杰出的具有民族氣節的中醫學家和教育家,曾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桃李遍天下;生前歷任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顧問等職,深受毛主席,周總理器重,系我國四大名醫之一,其其學術被列為傳統中醫藥項目人選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孔令謙先生作為孔伯華后人,盡得孔門學術思想真傳,是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繼承人和負責人,曾任中國孔伯華學術研究會秘書長,現任孔伯華養生醫館館長,是社會知名健管家。曾獲2010年度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獎,2010年度全國中醫藥科學普及先進個人金話筒獎。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積過多的疾病,國內對其病征通常稱作“高血糖”,與高血壓、高血脂一同稱為“三高”,是需要健管家進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病種之一。
國外給它的別名叫"沉默的殺手"(Silent Killer),特別是"成人型糖尿病"。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別高,在日本,四十歲以上的人口中占10%,即十人當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將減少壽命十年之多,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遍及全身。
痰濕,癥名。指人的體質的一種癥狀。亦稱為遲冷質,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是病理性的產物。
“濕”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指空氣潮濕、環境潮濕,如淋雨、居處潮濕等,外在濕氣會侵犯人體而致病;內濕是指消化系統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飲食水分過多,或因飲酒、乳酪、生冷飲料,而使體內津液聚停而形成內濕。
此種體質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調、內分泌失調等。
糖尿病的普遍癥狀表現
1、糖尿病普遍的癥狀是口渴、多飲、多尿,特別是夜間尿多。
2、四肢對稱性的麻木、疼痛或感覺過敏。
3、年齡較輕即有白內障或視力明顯減退的癥狀。
4、糖尿病初期癥狀有女性病友外陰出現不明原因的瘙癢。
5、感染上了肺結核且病情發展迅速。
6、糖尿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痰濕體質是如何形成的
傷肺:久坐,長時間含胸塌背,壓迫肺部。呼吸淺,再加上有空氣污染,導致氧氣不足,體內食物很難代謝,致使痰濕堆積體內,從而易促生痰濕體質;
傷脾:長期食物肥甘厚味,冰凍寒涼,暴飲暴食,常吃減肥藥。經常發怒,情志不舒展,導致傷肝,轉而傷脾。不吃早餐、熬夜、宵夜,飲酒過多,傷肝轉而傷脾(飲食不節易傷脾胃,發怒、熬夜則易傷肝,肝木克脾土,傷肝就容易傷脾);
傷腎:長期口味偏咸,食鹽過多。口味過重,長期吃鹽太多會增加水濕,既傷脾,也傷腎。
男性痰濕體質的癥狀
體質特征:氣血調和,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飲食參考:膳食平衡,注意食物多樣化。
體質特征:面部皮膚油脂較多,身重不爽,喜食肥膩。
發病傾向:糖尿病、中風、心臟病等。
飲食參考:蘿卜、紫菜、洋蔥、海帶、黃瓜、綠豆等。
體質特征:常現口臭、易生粉刺。
發病傾向:瘡癤、黃疸等。
飲食參考:忌食辛辣燥烈的食
痰濕質的人多是胖人,特征是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粘,,身重不爽易困倦,喜歡吃肥膩以及甜食。這類體質的人的發病傾向為糖尿病、中風、心臟病等心腦血管、代謝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