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尿液里能看出人的健康水平,但你一定不敢相信從尿液里居然還能看你是否有癌變風險!下面我們跟著周利群教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周利群,周利群教授將教大家從尿液看癌癥。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周利群
男,生于1964年11月,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導師。1987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英語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泌尿外科專家郭應祿院士。 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師學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腫瘤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腔內泌尿外科學組副組長,亞洲腔內泌尿外科學會委員,國際前列腺癌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泌尿外科疾病咨詢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泌尿外科雜志》副主編,《Journal of Endourology》中文版副主編,《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副主編,并擔任《中華外科雜志》及《現代泌尿外科雜志》等雜志的編委,2008年上海東亞腔內泌尿外科大會(The 2008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 Asian Society of Endourology, EASE 2008)主席,2008年上海國際腔內泌尿外科大會(World Congress of Endourology 2008, WCE 2008)組委會副主席。曾獲得日本鈴木泌尿器科基金獎學金,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日本北里大學研修1年。
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專業特長為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及腔內泌尿外科學,特別是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及各類復雜性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治療。已開展的腹腔鏡手術包括腎囊腫去頂、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腎上腺切除、腎切除、腎癌根治、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腎部分切除、腎盂輸尿管成型、前列腺癌根治、腎下垂固定、乳糜尿腎周淋巴管切斷結扎、腔靜脈后輸尿管切斷再吻合、腎癌局部復發切除、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術后復發再成型術、腎上腺腫瘤術后復發再切除術、馬蹄腎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成型術、膀胱憩室切除、活體供腎腎切除、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膀胱全切等,其中絕大多數手術已成為常規術式。復雜性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治療包括巨大腎上腺腫瘤、巨大腎腫瘤、晚期腎癌腔靜脈瘤栓的取出、孤立腎較大腎癌的保留腎臟手術、早期前列腺癌的根治術及放射粒子置入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各種內分泌治療、膀胱癌膀胱全切術后各類尿流改道手術如回腸膀胱、Indiana膀胱及原位新膀胱等。
科研工作以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特別是前列腺癌的分子病因學為主,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211”工程項目基金2項,其它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參加2項。現主持衛生部重點課題(牽頭人)1項,橫向聯合基金2項。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文章60余篇,參與編寫專業著作近20部,副主編1部(泌尿外科腔鏡診斷治療學,郭應祿主編),主譯2部(Campbell-Walsh Urology, 9th Edition; Prostate Cancer – A Practical Guide)。曾榮獲2000年度中華醫學會-愛惜康中青年外科獎二等獎,參與的科研課題“體外沖擊波碎石系列研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熱療三個溫度段的概念”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腔內泌尿外科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中華醫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文章“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總PSA水平與游離PSA比值的比較”被評為第四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論文獎。已培養碩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6人,在讀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3人。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據統計,在全身上百種腫瘤中,泌尿系統的三大腫瘤——膀胱癌、腎癌和前列腺癌,其發病率都已經進入前十名。如何通過尿液的異常,盡早發現泌尿腫瘤的蛛絲馬跡呢?北大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繼續做客《養生堂》,教您疏通身體“水路”的方法。
專家指出,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清澈、透明的淡黃色液體。其中絕大部分是水,少數固體代謝產物也無法用肉眼看到。
因此,一旦發現自己的尿液在顏色和形態上發生了變化,比如顏色變紅或變白,形態渾濁甚至能看到固體沉淀,或者有明顯刺鼻的異味,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咨詢醫生。
泌尿系統腫瘤中,95%以上的類型是尿路上皮癌。
生活中的致癌物通過毛發、皮膚、呼吸等途徑被人體吸收,經腎臟代謝后進入尿液,隨著尿液流向輸尿管、膀胱,經過整個尿道,刺激尿路管腔表面覆蓋的上皮細胞,形成癌變。
調查結果顯示,這種直接導致尿路上皮癌的化學物質叫做聯苯胺,大來源在于皮革、橡膠、染料等化工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同時,吸煙和頻繁染發的人也屬于高危群體。
另外一類泌尿系統腫瘤叫做鱗狀細胞癌,主要由于長期尿路感染合并尿路結石引起。它雖然比例遠遠不敵尿路上皮癌,但惡性度更高,一旦發生幾乎要切除整個器官,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更大也更為致命。
如果您知道自己有結石,一定要進一步檢查確定大小和位置:細長的輸尿管和“口小肚大”的膀胱“憩室”(膀胱壁擴張形成的異常結構)中的結石危險,因為無法輕易排出,其表面更容易發生感染,也就更容易癌變。
大小一般在4厘米以下,沒有嚴重癥狀的,可以通過多喝水、服用排石藥物,蹦樓梯的方式自行排出。
專家提示可以通過簡單的尿常規檢查及時發現腫瘤信號。
拿到尿常規檢驗單時重點看兩項指標:
紅細胞異常升高,極有可能是腫瘤或結石;
白細胞異常升高,極有可能是感染。
專家提醒,一旦發生尿路感染,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菌藥物,而且必須保持一定的時間,不能依據癥狀的消失自行停藥,否則不能完全殺死細菌,久而久之會產生抗藥性,再次發生感染不好控制。
專家指出,長期憋尿并不會增加膀胱癌癥的風險,因為事實上24小時內泌尿器官中都在產生尿液,憋尿影響的是膀胱的體積,不會加長尿液與尿路上皮接觸的時間。但憋尿行為會損傷膀胱的功能,減弱膀胱憋尿肌的收縮能力,嚴重情況下影響正常排尿能力,只能靠腹壓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