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排尿是人正常的生理活動,但你有曾仔細觀察過自己的尿液嗎?尿液顏色變深說明了什么?尿頻是怎么回事?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周利群,周利群教授將教大家從尿液看健康。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尿里的“彩虹”世界
尿液的顏色也并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飲水量、 飲食 的不同或者疾病而有所改變。如果你喝水充足,則尿液呈淡黃色;如果你有點脫水,尿液顏色會加深。尿液中的黃色多來自于老化的血 細胞 ,它們在經歷了一系列身體代謝后會被分解,后以色素沉著劑的身份來到尿道并終被排出體外,膀胱中的水分越少,尿液顏色越深,所以晨尿的顏色一般比較深。如果尿液呈現紅色、橙色甚至綠色,也不要驚慌,這往往歸咎于你吃的食物 。
2.解密尿量和頻次
由于個人飲食習慣的差異,排尿量和頻次也各不相同,不過大體上,人們每天的平均尿量在6杯(即1500毫升)左右,每日排尿次數在4-8次之間。當然,如果你超級愛喝水或者飲料,尿量就不止如此了;又或者忍受干渴之苦的人,身體恐怕也難以制造出6杯的排泄量。
3.如何判斷不正常排尿
如果喝了大量的水,尿液依然很少,即可能患有尿少癥,這與腎功能衰竭有關。對于成年人來說,每天的尿液一般不應低于400毫升。相比之下,尿頻更容易被感知,當你覺得排尿次數明顯增加,這可能與尿路感染、 糖尿病等有關。如果出現尿量的突增、驟減,這些情況又無法用飲水量來解釋,就該檢查下身體了。
4.尿液氣味也會變代謝
飲食不僅會影響尿液顏色,同樣會改變其氣味。尿液中的尿素有種氨水的味道,其含量越大(含水量少),味道就越濃。食物,如蘆筍,會明顯改變尿液氣味。有些人吃了蘆筍以后,尿液氣味變得像爛白菜。腎在生產尿液方面“成績出色”,它總是將我們吃掉的各種食物進行綜合考量,留下適當的水分和礦物質,以保持身體 健康 。尿液狀態的偶爾異常不需擔心,但如果尿液出現色、性、味的改變,或者排尿量、排尿周期突然有了較大改變,且一直持續,就要警惕是否你的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排查。
尿頻是怎么回事
1、尿量增加: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由于進水量增加,尿量也會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癥患者飲水多或前列腺炎,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
2、炎癥刺激: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外陰炎、前列腺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癥刺激下,可能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征。
3、非炎癥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等。
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5、精神神經性尿頻。需要到醫院進一步詳細檢查明確原因,針對性進行有效的治療。
6、尿是腎臟生產的,所以尿是腎臟情況的窗口,尿頻的一個原因是腎病。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周利群
男,生于1964年11月,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導師。1987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英語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泌尿外科專家郭應祿院士。 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師學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腫瘤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腔內泌尿外科學組副組長,亞洲腔內泌尿外科學會委員,國際前列腺癌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泌尿外科疾病咨詢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泌尿外科雜志》副主編,《Journal of Endourology》中文版副主編,《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副主編,并擔任《中華外科雜志》及《現代泌尿外科雜志》等雜志的編委,2008年上海東亞腔內泌尿外科大會(The 2008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 Asian Society of Endourology, EASE 2008)主席,2008年上海國際腔內泌尿外科大會(World Congress of Endourology 2008, WCE 2008)組委會副主席。曾獲得日本鈴木泌尿器科基金獎學金,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日本北里大學研修1年。
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專業特長為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及腔內泌尿外科學,特別是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及各類復雜性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治療。已開展的腹腔鏡手術包括腎囊腫去頂、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腎上腺切除、腎切除、腎癌根治、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腎部分切除、腎盂輸尿管成型、前列腺癌根治、腎下垂固定、乳糜尿腎周淋巴管切斷結扎、腔靜脈后輸尿管切斷再吻合、腎癌局部復發切除、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術后復發再成型術、腎上腺腫瘤術后復發再切除術、馬蹄腎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成型術、膀胱憩室切除、活體供腎腎切除、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膀胱全切等,其中絕大多數手術已成為常規術式。復雜性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治療包括巨大腎上腺腫瘤、巨大腎腫瘤、晚期腎癌腔靜脈瘤栓的取出、孤立腎較大腎癌的保留腎臟手術、早期前列腺癌的根治術及放射粒子置入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各種內分泌治療、膀胱癌膀胱全切術后各類尿流改道手術如回腸膀胱、Indiana膀胱及原位新膀胱等。
科研工作以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特別是前列腺癌的分子病因學為主,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211”工程項目基金2項,其它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參加2項。現主持衛生部重點課題(牽頭人)1項,橫向聯合基金2項。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文章60余篇,參與編寫專業著作近20部,副主編1部(泌尿外科腔鏡診斷治療學,郭應祿主編),主譯2部(Campbell-Walsh Urology, 9th Edition; Prostate Cancer – A Practical Guide)。曾榮獲2000年度中華醫學會-愛惜康中青年外科獎二等獎,參與的科研課題“體外沖擊波碎石系列研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熱療三個溫度段的概念”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腔內泌尿外科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中華醫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文章“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總PSA水平與游離PSA比值的比較”被評為第四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論文獎。已培養碩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6人,在讀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