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很多人都過落枕的經歷,那種一不小心扭動一下就鉆心疼的感受會讓人刻骨銘心的。那么落枕之后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還有哪些疾病會讓我們的脖子疼?難道波總疼就是頸椎病?下面我們還是要和葛鳳麟教授聊關于脖子的那些事!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葛鳳麟: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第四代傳人,從事中醫正骨按摩30余年。現為北京市醫師協會會員,中醫傳統醫學手法研究會會員,新加坡同濟醫藥學院客座講師。對各種骨折、關節脫位有獨特的治療方法,擅長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肩周炎及各種軟組織扭挫傷等,各種骨折、關節脫位的手法整復。
運動療法
低頭仰頭: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以下頜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后向上仰頭,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如此反復20次。
左右擺頭: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然后再向右擺,這樣反復20次。
搖擺下頜: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向左右搖擺下頜,連續20次。
伸縮頸部: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將頸部盡量向上伸長,再將頸部盡量向下收縮,連續伸縮20次。
旋轉頸部:坐在椅子上,身體不動,先向左旋轉頸部90度,再向右旋轉頸部90度,連做20次。
按摩枕部:用兩手掌在枕部用力按摩,直到局部發熱為止。[3]
按摩法
本人由于睡姿不好或受冷風吹等,時有落枕發生,頸、肩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后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并、秉風,或乳突、發后、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腫下是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疾病分類
(1) 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常表現為一側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2) 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頸椎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有的以上肢開始發病,向下肢發展;有的以下肢開始發病,向上肢發展。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
(3) 椎動脈型: 由于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常伴有頭暈、黑朦等癥狀,與頸部旋轉有關。
(4) 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癥狀者,臨床上比較少見,而且常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雜在一起,難以鑒別。
(5) 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吞咽有異物感,臨床上非常罕見。
疾病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后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常以一個類型為主合并有其它幾個類型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主要癥狀是: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3、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4、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
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癥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