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血液具有運輸、參與體液調節、保持內環境穩態、調節體溫、防御等功能,血液出了毛病直接影響身體狀況,今天陸道培教授就為我們講解血液的重要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血液病學家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給我們講解血液的相關知識。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貧血原因
貧血的原因包括:
1.造血的原料不足,如鐵元素攝入不足導致的缺鐵性貧血;
2.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如葉酸,維生素 B12缺乏導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3.血細胞形態改變,如基因突變導致的鐮刀形貧血癥;
4.各種原因導致的造血干細胞損傷,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貧血;
5.頻繁或者過量出血、失血而導致的貧血;
6.各種原因導致的紅細胞破壞而致的貧血。
貧血在祖國醫學屬“虛癥”范疇,常見有血虛、氣虛、陰虛、陽虛。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于稟賦薄弱,或飲食不節,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腎虧損所致,臨床根據癥狀可辨為氣不攝血、肝腎陰虛、五臟虧損等癥型。
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以及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功能紊亂,造血功能障礙,
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
血液,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都來源于水谷之精氣,取自于食物,
其生成主要方面:是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來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則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若飲食營養攝入不足,或脾胃運化功能長期失調,則均可導致血液的生成不足,從而形成貧血的病理變化。
醫“虛黃”、“虛勞”、“重于勞”等范疇,在臨床既有腎精虧虛、氣血不疽、積聚,虛實并存是其特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原因
在臨床上根據發病原因一般把AIHA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根據抗體類型可分為溫反應性抗體型和冷反應性抗體型。溫抗體與抗原反應適宜溫度是37℃;主要為IgG,少數為IgM,為不完全抗體。冷抗體又分為兩種:冷凝集素與紅細胞結合的適宜溫度是2-4℃,溫度上升結合力減弱,冷溶血素在16℃時與紅細胞結合,溫度升高結合力無明顯減弱。原發性溫抗體AIHA病因不明,約占60%,女性多見,在溫抗體病例中Coombs陰性者占5.8%-42.7%。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陸道培
血液病學家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主要從事血液病臨床和實驗研究。他在異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藥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作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貢獻。1984年以來相繼被選為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中華器官移植學會副主任委員。1995年當選國際骨髓移植登記組專家指導委員會中國迄今唯一的一名委員。擔任國內8種醫學期刊的主編,副主編或編委以及“骨髓移植”(BMT)和“血液病治療”等兩種國際期刊的編委。論文270余篇,主編專著3部,參編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