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好腸道,預防腸道細菌感染是關鍵,那么如何判斷腸道細菌感染,又該如何去治療呢,今天我們有請到王化虹教授為我們進行詳細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王化虹,主要介紹腸道細菌感染的相關內容。
下面是該視頻的主要內容介紹:
治療措施及預防預防措施
發生淫腸綜合癥后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者可演變為慢性腸炎,常延綿難愈。一旦確診為淫腸綜合癥,應及時應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療,并做到治療正規、劑量要足、療程要夠。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易轉為慢性,造成遷延不愈,影響身體健康。有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時,還要配合靜脈輸液等綜合措施糾正。杜絕不潔的口淫和直腸性交方式是預防淫腸綜合征的關鍵。
發病原因
淫腸綜合癥的病原菌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及彎曲桿菌。這些細菌均為腸道傳染病的常見致病菌。傳播方式除肛交、口淫外,還可能由手污染病菌,再經手污染食物以及蒼蠅媒介污染食物等。
自診要點
沙門氏菌感染
1.潛伏期為4-24小時,偶爾短至2小時,長至2-3天。
2.發病器官主要為胃腸、直腸、肛門、生殖器。
3.臨床特點為起病較急,多有畏寒、發熱(38-39℃)可持續2-4天。初見腹部不適,繼而腹痛,惡心嘔吐及腹瀉,每日次數20-30次不等。多呈水樣便,草綠色或深黃色,有惡臭,偶帶膿血或呈血性便。腹瀉嚴重者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休克。
志賀氏菌感染
1.潛伏期為數小時至7天,多為1-2天。
2.發病部位為下段腸道及外生殖道。
3.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先有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不適,惡心嘔吐等毒血癥狀,在數小時后同時出現腹痛及腹瀉。腹瀉每天十余次或數十次,初黃稀,后見粘液及膿血,便后有里急后重,尤其在下腹部常伴有壓痛。重者可高熱不退,嚴重吐瀉,明顯膿血便,脫水、酸中毒、血壓下降。
彎曲桿菌感染
1.潛伏期2-10天,平均5天。
2.發病部位為上段腸道、外生殖器。
3.臨床特點為驟然腹瀉,每天3-4次或多達20余次,初為水樣稀便,繼有粘液或膿血粘液便,少數有明顯血便。腹痛可劇烈,痙攣絞痛。可發熱38℃以上,或不發熱,常伴有嘔吐、乏力、不適噯氣。由于病變在上段腸道,故無里急后重。少數患者病情遷延,有持續2-3周的間歇腹瀉。
檢查化驗
可取分泌物和嘔吐物、糞便化驗檢菌及培養,也可抽血做血清學檢查。均有助于診斷。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化虹
現任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消化分會委員、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青年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學會委員、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腸外內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委員會腸外內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消化內鏡雜志》《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醫藥導刊》等編委,衛生部、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內科學主任醫師,香港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在胃腸運動和消化內鏡方面有較深的研究。從1990年開始進行有關胃腸運動方面的研究。1998年以來在炎癥性腸病與吸煙及其有關臨床和發病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自2005年以來,對腸內外營養治療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作用基礎和臨床進行了深入研究。
現培養碩士研究生14名,博士生5名。共發表論文50余篇,參加專著編寫5本。
2011年10月8日到10月11日,王化虹教授做客BTV養生堂現場,講解《別讓腸道沙漠化》系列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