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火常見的形式就是中暑了,因為溫度過高、缺水、悶熱的環境下呆的時間過長人體的體溫也會隨之升高。哪些方法可以幫我們清熱去火呢?一起看看專家的去火良方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李軍祥,主題是夏季巧去火,主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去火小技巧、預防上火方法的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李軍祥
男,1964年12月出生。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醫藥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委員,中西醫結合學報編委,中華中醫藥雜志編委,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1982年9月考入江西中醫學院,1987年7月獲醫學學士學位。1987年7月至1990年8月在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工作,1990年9月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導師為國內知名消化專家田德祿教授,1992年9月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專家董建華教授,1995年7月獲博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曾師從我國消化內科專家戴希真教授,能熟練運用現代檢測手段胃鏡和結腸鏡等診治疾病,對各種疑難病癥有較高的診治水平,尤其擅長治療慢性肝病如酒精性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肝囊腫、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和慢性胃腸病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膽汁反流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等。在國內外雜志共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著作4部,參加編寫著作10部,承擔國家教育部重點項目課題一項,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一項,香港浸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三校聯合課題一項,北京中醫藥大學新藥基金一項、北京中醫藥大學校級課題二項及與企業合作開發新藥二項,參加國家級課題二項,部局級課題三項,獲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火是中醫術語,意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
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而常見的上火癥狀則有“心火”和“肝火”。解決方法為去火,可服用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藥物,也可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主要分類
1.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現為干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黃膩。
4.肝火: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癥狀:口干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干、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癥見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干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療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
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
分析上火虛實,有針對用藥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嘗試,但也需對癥。比如吃蓮子湯去心火,吃豬肝可去肺火,喝綠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豬腰去腎火。
中醫4種去火方法
1、心火旺盛型
上火癥狀:
主要表現為情緒急躁、失眠、口舌生瘡,多是由于陰虛心腎不交。
去火方法:
可以用三黃片配合知柏地黃丸治療,平時可以采用竹心(蓮子心)煮水喝來降心火。飲食方面,宜清淡,少吃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尤其要忌辣椒,蔥、蒜等。
宜多食甘潤生津之品,如蜂蜜、銀耳等。而陰虛往往生內熱,體瘦者多見煩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進等虛熱內生現象,故在滋養的同時,還要注意清虛火,可選食蛤蜊麥門冬湯、菊花肉片等。
2、肝火旺盛型
上火癥狀:
主要表現為目視不清、眼干、耳鳴、眼里分泌物多。
去火方法:
用龍膽瀉肝丸治,食療可以吃一些薺菜、油菜或者西紅柿。
3、肺火旺盛型
上火癥狀:
主要表現為口、唇、舌、咽部的干燥、不適。
去火方法:
中醫推薦冰糖煮梨水,放些銀耳、蓮子、百合,既好喝又可滋陰降肺火。
4、胃腸積熱型
上火癥狀:
主要表現為腹脹、口臭、便秘。
去火方法:
在癥狀不重的情況下吃一些苦瓜、山楂等,較重時可以用保和丸等藥物。
秋冬寶寶去火
秋冬季寶寶上火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身體缺水,所以補充水分是很關鍵的。孩子喜歡喝添加了甜味劑、色素、香精或高糖的飲料,這樣會導致體內高滲,細胞更加缺水。
其實多飲白開水是好的,對嬰兒可用奶瓶喂水。高滲脫水的嬰兒尤其應喂溫白開水,可以解決口渴,稀釋濃縮的血液和體液,迅速改善脫水和電解質失調。但不要短時間內喝進大量的水,引起腹脹;而要少量多次,保證充分吸收。
寶寶上火也是病,所以想要寶寶從根本上去火,給寶寶用藥是必要的。寶寶去火用藥,要選擇適合寶寶的專用的。如,適合0~6歲兒童的三公仔小兒七星茶。由七種純中藥制成,藥性溫和,其中部分成分還是藥食同源,在平常的飲食中也經常使用。
其成分中的山楂、稻芽消食健脾、幫助消化,防止寶寶食積發熱;薏苡仁清熱利濕,淡竹葉清心火利小便,熱從便出。不僅能夠幫助寶寶去火,還能調理腸胃。
空氣的干燥,可以通過適當改善居住的小環境,比如在室內地面撒水、懸掛濕毛巾、放置裝水容器、用加濕器的方法,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在50%以上。起碼在孩子的活動間及臥室應保持這樣的條件。這可以有效地防止機體水分的過度丟失。
另外,多吃些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如銀耳、蘿卜、百合、西紅柿、豆腐、香蕉和柿子等。多吃些新鮮水果和蔬菜,因為果蔬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這些營養素不但有助于孩子生長,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給孩子提供平衡膳食,要做到主副食、粗細、葷素以及干稀搭配合理。讓他們少吃刺激性、多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消耗體內的水分,加重燥熱的程度。
再有,季節更替,媽媽們會把寶寶唔得嚴嚴實實,生怕凍著。其實雖然寶寶的體溫調節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但并不代表寶寶不會感覺到熱。
所以正常的情況下,應該讓寶寶穿衣與成人穿衣一樣多,隨時觀察寶寶的冷熱情況,可以通過寶寶的手掌溫度和脖子是否有汗來判斷,從而進行衣服的增減。如果讓寶寶穿得過多,會導致其出汗量增加,若再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寶寶就會很容易出現缺水干燥上火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