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血壓對中老年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因為它可以引起諸多其他疾病。在我們面對高血壓危害的時候不可以慌張,應當穩定情緒,積極面對,合理調節。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胡大一教授為大家講解高血壓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高血壓
高血壓(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并出現相應的后果。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張壓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12.1-12.5kPa)之間為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壓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需隨訪觀察。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04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超過1.6億。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約7 000多萬人。
1998年,我國腦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農村居首位。全國每年死亡超過100萬,存活的患者約500萬~600萬,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同時,血壓升高還是多種疾病的導火索,比如:會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腎臟疾患等疾病的發病風險。由于部分高血壓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高血壓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高血壓危險度分級
用于危險性分層的危險因素:
1,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平(1~3 級)
2,男性 >55 歲 、女 性 >65 歲
3,吸 煙
4,總 膽 固 醇 >5.72mmol/L(220mg/dl )
5,糖 尿 病
6,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發病年齡男<55歲,女<65歲)
7,加重預后的其他危險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葡萄糖耐量減低、肥胖、以靜息為主的生活方式、血漿 纖維蛋白原增高、左心室肥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或X線)、蛋白尿和/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升高160-177μ mol/L(1.2-2.0 mg/dl) 超聲或X線證實有動脈粥樣斑塊、(頸、髂、股 或主動脈)視網膜普遍或灶性動脈狹窄、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 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腎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血肌酐濃度>177μ mol/L或2.0 mg/dl)、血管疾病、夾層動脈瘤、癥狀性動脈疾病、重度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出血或滲出、視乳頭水腫、當高血壓患者合并存在上述情況時,其危險性則相 應增加。
為便于臨床實際應用,《1999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和我國的新指南中根據患者血壓水平、危險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損情況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危險性進行了量化,將患者分為低、中、高、和極高危險組。
低危組:高血壓1級,不伴有上列危險因素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中危組:高血壓1級伴1-2個危險因素,或高血壓2級不伴或伴有不超過2個危險因素;
高危組:高血壓1-2級伴至少3個危險因素;
極高危組:高血壓3級或高血壓1-2級伴靶器官損害及相關的臨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臨床表現
1、頭疼:部位多在后腦,并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若經常感到頭痛,而且很劇烈,同時又惡心作嘔,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
2、眩暈:女性患者出現較多,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有所感覺。
3、耳鳴:雙耳耳鳴,持續時間較長。
4、心悸氣短: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這些都是導致心悸氣短的癥狀。
5、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不踏實、易做噩夢、易驚醒。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6、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手指不靈活。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麻木,還可能感覺異常,甚至半身不遂。
本期嘉賓介紹:
胡大一(隨母姓),男,河南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現任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心內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主任委員,及國內外重要學術團體委員,并擔任《中國醫藥導刊》主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中國介入雜志》等多種國內外雜志副主編、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