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年頭胃不好的人越來越多,胃癌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很多年輕的生命都葬送于此。那么胃癌的原因是什么?預防胃癌有什么高招呢?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何裕民,主題是講如何預防胃癌,何老師與您一起聊聊胃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日常如何防胃癌。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胃癌起源于胃壁表層的粘膜上皮細胞,可發生于胃的各個部位(胃竇幽門區多、胃底賁門區次之、胃體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廣度。
全球每年新發胃癌100余萬,中國占42%,死亡約80萬,中國占35%,是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國家之一,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兩倍多。資料顯示[1]:2007年,在我國前10位癌癥中,(1)胃癌發病率為第二位,死亡率為第三位;(2)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男女之比均為2比1;(3)農村的發病率是城市的1.6倍、農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9倍;(4)死亡/發病比率(相當于患病后的病死風險)為第八位。胃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但已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胃癌中19~35歲患者的比例40年來已從1.7%升至當前的3.3%。
胃癌的原因
目前認為下列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1、環境因素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主要的是飲食因素。 食鹽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誘發因素之一,居民攝入食鹽多的國家胃癌發病率也高。亞硝胺類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動物體內誘發胃癌。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學性質與結構都與石棉纖維相似,上述物質均被認為有致癌作用。
2、遺傳因素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于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
3、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可能機體免疫功能障礙,對癌癥的免疫監督作用下降,在胃癌發生中有一定意義。
胃癌術前須知
術前了解手術程序,有助于消除緊張、恐懼心情。
為保障手術成功及術后順利恢復,術前需行各種必需的化驗檢查。
當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戒煙、戒酒。
術前注意休息和睡眠,術前一晚若難以入睡,可口服安眠藥。手術日晨,配合護士留置胃管、尿管等。
無梗阻者,術前6小時禁食,術前2小時禁水,給胃足夠時間將胃內容物排空入腸,以防止麻醉時胃內容物返流入肺致吸入性肺炎;胃內較多食物積存也將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幽門梗阻者,術前數天就當置入胃管反復沖洗胃。
手術一般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麻醉誘導時,患者漸漸感到頭暈,很快便像睡著了一樣失去記憶和知覺。麻醉生效后,醫師才開始手術,手術結束醒來后短期內仍不能記憶,當記憶恢復時基本已回到病床上。所以對患者來說,無論手術時間有多長,都會感覺胃癌手術就像一眨眼那么快就結束了。
本期嘉賓介紹
何裕民
何裕民,浙江義烏人,腫瘤治療專家。曾獲全國杰出青年中醫、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等殊榮,在國際心身醫學、腫瘤臨床及中醫基礎理論等領域享有崇高學術聲譽。
中華醫學會理事兼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醫學哲學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醫學心理學》主編、《醫學與哲學》雜志副主編,國家科技部“十一五”重點支撐項目亞健康課題組第一負責人,國家級規劃大學教材《現代中醫腫瘤學》主編,世界杰出華人成就獎獲得者。
何裕民教授潛心腫瘤研究與臨床治療三十多年,積累了萬余例病例,在臨床實踐方面,對晚期腫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尤其對胰腺癌、腦瘤、惡性肉瘤等難治性腫瘤的治療療效顯著,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受到了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國內外腫瘤學術界、國內外媒體,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鳳凰衛視、美國僑報、歐洲時報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視,引領著現代中醫走向世界,造福眾多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