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雖然每天都刷牙,有的人不僅牙齒越來越黃而且還得口腔病癥,這是怎么回事?小心,你的刷牙出了問題!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欒慶先,主題是病從口除,如何正確刷牙。欒老師將會教您如何正確刷牙告別牙病。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潔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內軟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齦作用,從而減少口腔環境中致病因素,增強組織的抗病能力,刷牙對于預防各種口腔疾病,特別是對于預防和治療牙周病和齲病等,可以防止蛀牙,具有重要的作用。
刷牙用水
刷牙前,牙刷不要沾水,也不要用水漱口,水會使牙刷牙膏牙齒的摩擦性減小,刷牙時好采用溫水(水溫35℃左右的水)刷牙。如果刷牙或漱口時不注意水溫,長期用涼水刷牙,就會出現牙齦萎縮、牙齒松動脫落等現象。溫水刷牙還能有效減少牙刷刷毛對牙齦的刺激,有效避免牙齦的出血。經常給牙齒和牙齦以驟冷驟熱的刺激,則可能導致牙齒和牙齦出現各種疾病,使牙齒壽命縮短。牙齒的壽命要比人體的壽命短,其根源是出在“涼水刷牙”這一習慣上。
刷牙的姿勢
雖然刷牙是人們每天都要做的事,但真正會正確刷牙的卻不多見。多數人都是采用類似"拉鋸"式的橫向刷牙法,這種刷牙方法雖然也能清除牙面上的部分污垢,但是卻容易擦傷牙齡 和牙齒表面,長期下去還會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每當進食酸、甜、冷、熱等食物時, 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酸痛感。
正確的刷牙方法是順著牙齒生長的方向刷,先將牙刷平放在口腔里,刷毛輕壓牙齦的邊緣,然后輕輕轉手腕將刷毛逐漸轉向牙面,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反復刷動。每刷一個地方,需要往返5~10次,這樣既能清潔牙齒表面和牙 縫,又能使牙齦得以適當的按摩。刷完外面,再刷里面。牙齒的內面容易藏垢納污。刷上下前牙的內面時,應將牙刷豎起來,沿牙縫上下提拉刷動,刷后面大牙(臼齒)的咬合面時,則用橫刷方法來回刷。
刷牙的時間
許多人認為刷牙時間不得少于3分鐘。然而新研究表明,科學刷牙時間應為2分鐘、用力1.5牛。刷牙時間過長、用力過大,并不會使牙齒更干凈,相反卻可能損害牙齒的保護膜,給牙齒帶來永久性損傷。
英國新一期《臨床牙周病學》刊登了紐卡爾索大學西斯曼主持的一項試驗結果。他們對12人進行了為期4周的研究,這些人采取16種不同刷牙方式,刷牙時間為30秒至3分鐘,力量0.75至3牛。
電腦記錄分析了他們的刷牙方式和刷牙前后的牙垢情況。結果表明,牙垢隨著刷牙的時間和力度的增加而減少,但當刷牙時間超過2分鐘、用力超過1.5牛時,牙垢不再相應減少。西斯曼說,刷牙時間過長、用力過大,并不會使牙齒更干凈,相反會增加牙齒保護膜遭損的可能性。他說,如果牙刷接觸面積小,雖用力不大,但壓力還是會很大。普通人如果難以確定刷牙力度,應咨詢牙醫。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欒慶先
欒慶先 男 北大口腔醫學院牙周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牙周科主任
研究方向及專長:牙周疾病的發病機制及其與全身系統疾病的關系,牙周疾病的診斷和系統治療。
主要經歷及成就:
(1)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1997年獲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碩士學位,200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2004年聘為碩士生導師。先后到日本朝日大學,香港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訪問學習,了解了牙周專業比較前沿的研究動態。
(2)論文發表及科研獎勵情況
迄今共發表專業論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3篇發表在國際知名雜志上并被SCI收錄;發表綜述2篇;
(3)主要的臨床及基礎科研業績
a.臨床上,注重牙周疾病的系統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積累了一定數量成功的系統治療病例。
b.在口腔健康教育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多次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節目,發表科普文章數篇,發表科普專著一部。
c.從細胞學、組織學、流行病學、臨床對藥物性牙齦增生開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在國際上比較早地論證了細胞凋亡參與了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病過程;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長期服用硝苯地平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牙周破壞的危險。通過研究論證了單純牙周基礎治療對緩解鈣拮抗劑導致的牙齦增生有效。該科題獲得了首都發展基金的資助。
d.已培養碩士研究兩名:一名在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繼續深造,一名留校。
(4)參加學術團體及任職: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專業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