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說到看手相,你的第一反映一定是認為是看手相知命運,對吧?但今天小編和您說的是手診,如何從掌紋看出疾病隱患呢?王晨霞手診怎么說。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王晨霞,主題是掌紋診病,蘊含乾坤。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手診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診斷學科。在東西方醫學中都可以找到研究痕跡和成果,手診在當代已經成為專門的學科,廣泛應用于生活。手診的概念就是指通過人體手的紋路形態、變化、規律等方式,對人體器官的演變作出推理的一種防治輔助手段。
中醫理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余”。恢復陰陽相對平衡是治療基本原則。“邪之所湊,其氣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就是疾病,正,就是抵抗力,陰陽離決,是病危、病故。根據手診、舌診、甲診、脈診綜合分析辨證施治,因病而異,因人而異,因自然條件而異,中藥按君、臣、佐、使,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咸),按五行相生相克關系來調理機體,使之相對平衡,減輕痛苦,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它同經絡診法、腧穴診法、時辰診法及氣質診法一樣,雖一般診斷專著未載,尚未能普及于臨床,但確屬醫診法學之重要內容。經過醫學、生理、心理等學者們的努力,把這一歷經幾千年的潛在經驗逐步變成顯科學。
當代中醫學董建華說,“欲窮臨床,首重于診。診法之中,望聞問切,至為重要。 觀古往今來,為名醫者莫不精此四者之道。然四診之外,又有五氣六運可稽,易經八卦可演,千般諸法,精窮奧蘊。前賢雙調和孫思邈嘆曰: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1956年,我國制定了十指紋分析法,并應用于臨床和司法系統。1966年之后,我國一些醫院用手紋和足紋特征來識別嬰兒,使皮紋學應用于臨床。后來出現了許多掌紋醫學專家,也陸續出版了一些掌紋醫學專著。“從外知內。”“視其外,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疾矣。”“有諸內,必形諸外。”“掌中熱者腑中熱,掌中寒者腑中寒。”“手掌信息關全身。”這些認識,是古代醫學學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凡事物的局部都相似于該事物的整體,這是全息論的基本定測。《論語》也講“人焉廋哉”,就是說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必然要在外部表現。德國哲學家康德指出:“手是人類外在的頭腦”。人,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六腑、經絡溝通表里,運行氣血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十指連心。”現代解剖學證實,手神經直接著大腦,當臟器有病變時,就由自律神經傳到大腦,然后,再通過腦髓神經把變化情形顯示到雙手上。
手診是一門先進的中醫學科,等同于掌紋診病學和掌部醫學。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手紋、手型、氣色形態、皮紋、指甲在手掌與健康相對性的醫學研究中,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所以“手診”在當前的研究階段應該稱之為“掌部診病學”或“掌部醫學”或“手診學”。
手掌是健康的晴雨表
手掌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大部分病在手上都會有表現,真可謂五臟六腑均歷歷在"手"也。 比如說如果一個中年人的手背面上出現褐色的斑塊,則說明此人的膽囊方面已經出現了問題,如膽囊炎;如果一個女子的生命線末端有明顯的三角形紋符號,則說明此女子有痛經史;如果一個人的生命線靠掌心處均有眾多胚芽紋,則說明此人體質比較差,容易感冒;如果一個人的命運線的頂端或者末端如果有豎形的島紋,則這極有可能是胃下垂;如果一個人的太陽線被干擾線干擾成"井"字紋,則提示此人的血壓偏低。
人類和動物之間大的區別,就在于人類有一個智慧的大腦以及一雙會勞動的手。手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工具,手為五行所化,為五臟之端,祖國醫學有運土入水而止瀉,運水入土以養脾之說,皆基于五行之理。手兼天地之靈,蘊天地之造化。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本期嘉賓介紹
王晨霞
王晨霞,14歲在內蒙古建設兵團有幸與醫學結緣,大青山留下了她采藥的足跡。后考取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至今已從醫近三十載,先后在江蘇鹽城市人民醫院、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1990年至今任掌紋醫學研究所所長。
自1986年起,她開始致力于掌紋醫學研究。1993年著有《現代掌紋診病》一書,博得眾家好評。同時從所收集手圖中,精選出上千幅拍攝錄制了40課時通俗易懂的目前國內外惟一的"實用掌紋診斷技術教學錄像帶";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專門攝制科教片《掌紋診病》,向世界宣傳、推廣這一新型診斷技術;1995年《現代掌紋診病》一書被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出版,在國外發行,引起強烈反響。2000年又集500余幅真實的彩色掌紋手圖及實例使醫學界首本《現代掌紋診病圖譜》問世,轟動各界。發表關于掌紋診病及藏醫藥學研究的論文數篇。《王晨霞細說女人病》已由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策劃發行。
她的掌紋醫學研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中國科學界泰斗錢學森多次致信王晨霞,表示鼓勵;文化泰斗南懷謹邀約王晨霞懇談;中國北京電視臺拍攝專題片《王晨霞與掌紋診病》,在一個月內在黃金時段連續播放了13次;刊物《科技日報》《人民日報》《健康報》《中國衛生界》《中國衛生畫報》及海外的《時報周刊》《信報》等海內外百余家報刊雜志均以大篇幅作專題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用30余種語言向全世界作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