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你有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這些癥狀,那么你很可能是脾虛,脾虛應該如何調養?脾虛的具體癥狀有哪些?想知道這些問題就看看專家怎么說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索鈞,主題是健脾保“胃”戰,主要是介紹脾虛的癥狀、如何調養脾虛的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脾虛,中醫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
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癥。
養脾食物
一、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 味甘、性平。
作用: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二、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三、香菇 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四、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
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五、紅棗(大棗)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六、雞肉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于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后忌食。
七、兔肉 味甘、性涼。
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于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八、豬肚(豬胃) 味甘、性溫。
作用:補益脾胃。宜于虛弱、泄瀉,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九、蜂蜜 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
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于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索鈞
索鈞,中醫主任醫師。中醫索延昌之子,中醫世家。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學院,原系北京光明函授中醫學院教授,2000年又拜國醫大師方和謙教授為師,行拜師禮,是方教授唯一入室弟子。并隨方老在同仁堂醫館隨診三年,深得方老教誨。
善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肝炎、膽囊炎、腸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氣管炎、哮喘、肺炎等),婦科常見病(宮頸炎、附件炎、乳腺炎、月經不調等),皮膚科(濕疹、蕁麻疹、疥瘡等),急慢性疾病以及其他內科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