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通的食物,不同的營養成分,通過健康飲食來可以做好癌癥預防的工作,究竟如何健康飲食呢?讓我們一起來跟著專家一起學習下吧~
本期BTV《養生堂》為大家邀請到的是中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從事教學、醫療和營養學工作25年的吳為群,主要內容是講解飲食防癌的相關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癌癥的分類
癌癥主要有四種:
1、癌瘤:影響皮膚、粘膜、腺體及其他器官;
2、血癌:即血液方面的癌;
3、肉瘤:影響肌肉、結締組織及骨頭;
4、淋巴瘤:影響淋巴系統。
常見的癌癥有血癌(白血病) 、骨癌、 淋巴癌(包括淋巴細胞瘤)、 腸癌、 肝癌、 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宮癌,宮頸癌)、 肺癌(包括縱隔癌)、 腦癌、 神經癌、 乳腺癌、 食道癌、 腎癌等。
1、原因不明的胸痛,咯血絲痰。
2、炎癥在肺的同一部位反復發生,經積極的抗炎治療,效果不佳。
3、肺結核病人病情穩定后,突然復發惡化。
4、肺局部肺氣腫或肺不張者,應提高警惕,必要的時候做支氣管鏡檢查。
5、原因不明的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即使無明顯的眼底改變,也應進行常規頭部CT檢查,對可疑病例應進一步行MRI檢查。
6、對于眼肌麻痹患者,在排除外傷、糖尿病及炎癥等因素后,應行頭顱CT檢查。
7、因顱咽管瘤多發生于兒童或青春期前,故如幼兒僅出現輕微的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但同時伴發育停滯,智力低下,應高度警惕顱內腫瘤的存在。
8、鞍區腫瘤除眼部視覺改變外,常常會有其他全身癥狀伴隨,如內分泌障礙,頭痛等。因而當出現這些癥狀時要懷疑顱內腫瘤的存在。
9、咽下梗噎感:多見,可自選消失和復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癥狀。
10、胸骨后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后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
11、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并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后緊縮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
12、咽喉部干燥和緊縮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癥狀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吳為群
中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從事教學、醫療和營養學工作25年,發表文章40余篇,參與《中華內科學》等6部專著的編寫,獲省部級以上科研基金5項。臨床經驗豐富,首創臨床醫療與營養學相結合的方式調理身體,效果非常顯著。由他調理好的亞健康人群及慢性病人不計其數,享有盛譽。吳教授還經常被邀請到全國各地演講,教學生動有趣,內容特別實用,廣受好評。10年來,為全國各地培養營養師1萬多名,為國家營養保健事業做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