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白血病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遙遠,其實它的發病率很高,而且通常都是悄悄的發病,到底白血病有哪些癥狀呢,他的起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解釋;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血液病學家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給我們講解白血病。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一、貧血 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癥狀,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自覺虛弱乏力、多汗,不論在活動或是在休息時,都覺得氣促、心跳加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貧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越嚴重,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如痔瘡、消化道出血、月經過量等失血所引起的貧血,偏食等原因也會引起營養缺乏性貧血。
二、發熱 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可為38度以下的低熱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熱。多數為反復不規則的發熱,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或尿貧、尿急等泌尿感染癥狀,常造成誤診。此時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見大量的異常細胞。要注意好不要隨意使用退熱藥,如安乃近、百服寧等以掩蓋了原來的病情。
三、肝脾、淋巴結腫大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淺表淋巴結的腫大,以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多見,往往沒有明顯疼痛,體檢可發現肝脾腫大,胸骨下有明顯的壓痛,這是大量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的表現。
四、出血 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者近40%。出血可發生在全身各個部位,常見于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視網膜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劇烈的頭痛拌惡心、嘔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顱內出血。所以,出現以上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五、消瘦、盜汗 消瘦、盜汗是大多數惡性疾病的共同癥狀,白血病患者也多有此類表現。
一、環境因素 三種環境因素已被認為與白血病發病有關,即電離輻射、化學物質和病毒。
(一)電離輻射 日本廣島及長崎受原子彈襲擊后,幸存者中白血病發病率比未受照射的人群高,多為急淋、急粒或慢粒白血病。照射劑量與白血病發病率密切相關,距爆炸中心1公里內白血病發病率為正常人群的100倍,在2公里處則為2.6倍。電磁場的致白血病作用近年也有報告。研究表明全身或大面積照射,可使骨髓抑制和機體免疫力缺陷,染色體發生斷裂和重組,染色體雙股DNA有可逆性斷裂。
(二)化學因素 苯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經肯定,例如早年接觸含苯膠水的制鞋工人發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3~20倍。抗癌藥中的烷化劑可引起繼發性白血病,特別在淋巴瘤或免疫系統缺陷的腫瘤中多見。乙雙嗎啉致白血病作用近年報道甚多,該藥是亞乙胺的衍生物,具有極強的致染色體畸變的作用。氯霉素、保泰松亦可能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化學物質所致的白血病,多為急非淋白血病。在出現白血病之前,往往先有一個白血病前期階段,常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
(三)病毒 成人T細胞白血病(ATL)是由I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所引起。
二、遺傳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約占白血病的7‰。單卵孿生子,如果一個人發生白血病,另一人的發病率高達1/5。雙卵孿生子為1/800。先天愚型(Down綜合征)有21號染色體3體改變,其白血病發病率達50/10萬,比正常人群高20倍。此外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Fanconi 貧血)、先天性血管擴張紅斑病(Bloom 綜合征)及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等白血病發病率均較高。細胞遺傳在白血病發病中也有一定作用。染色體斷裂和易位可使原癌基因的位置發生移動和被激活,明顯的例子是慢粒白血病。受累細胞的9號染色體上的原癌基因abl易位至22號染色體的斷裂集中區(bcr),形成t(9;22)(q34;q11)即Ph1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此基因產生一種新的mRNA,由此再產生一種具有酷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P210。現認為P210對白血病發病有重要作用,抑制該酶的活性可治愈慢粒白血病。此外,癌基因的點突變、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丟失也是重要的發病機制。
三、其他血液病 某些血液病的部分病人終可能發展為急性白血病。如慢粒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急性白血病在這些疾病中發生率比較低,化療和放療可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轉化。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陸道培
血液病學家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主要從事血液病臨床和實驗研究。他在異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藥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作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貢獻。1984年以來相繼被選為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中華器官移植學會副主任委員。1995年當選國際骨髓移植登記組專家指導委員會中國迄今唯一的一名委員。擔任國內8種醫學期刊的主編,副主編或編委以及“骨髓移植”(BMT)和“血液病治療”等兩種國際期刊的編委。論文270余篇,主編專著3部,參編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