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想許多人都沒有聽過太陰病吧,其實這個病離我們很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經常胃痛,或者還伴有肚子脹、拉稀等,那么你就要當心自己是不是換上了太陰病了。
今天我們為您請到了馮世倫教授和他的弟子程建國先生給大家具體講解一下何為太陰病,以及它的治療方法!
太陰病及視頻內容簡介:
臨床表現概括:
臨床上凡是出現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等證,就叫太陰病。是脾虛濕盛,病在脾經病變。
病理機制:
外感病病程中,病邪入陰的第一階段,為中焦陽氣虛衰,脾胃機能減退,寒濕不運所表現的證候 。寒濕內阻,損及脾陽,或寒邪直犯脾經,損及脾胃都會影響水谷的消化和排泄,寒濕邪阻運化,故時腹自痛。寒濕犯胃故嘔吐。胃氣呆滯故食不下。寒濕不化,脾氣不升,故見自利。
治則方藥
1.太陰病正治法
太陰病因屬里虛寒證(脾胃虛寒,故其治療原則,當以溫法補法為主,以溫中散寒為重點。如表證偏重的,先行解表;里證為急的,先治其里。《傷寒論太陰篇》沒有肯定方子,我們根據里虛寒證來看,自當溫里為主,特補出理中湯為太陰病主方。
2.太陰病兼變證治法
(1)既有下利腹脹滿(太陰里虛證),又有身體疼痛(太陽表證),是里虛挾表,當先用理中湯溫里,然后再用桂枝湯治表。
(2)表證未解,而又有腹滿時痛,用桂枝加芍藥湯(桂枝湯加重芍藥用量),表未解挾有宿食而里實滿痛,用桂枝加大黃湯。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馮世綸:男,1938年5月出生于河北。現任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任職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多年來一直從事中醫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20世紀80年代,從事氣管炎研究,獲國家科技大會獎。90年代從事類風濕研究,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