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血壓一般情況下都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但是,這不能說明就沒事了,很多時候,不好好改變生活習慣的話,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爆發,就像埋伏在身體里的一個炸彈一樣,那么,高血壓都有哪些隱患呢?如何預防呢?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孫立忠,大家講解身體的定時炸彈——高血壓隱患。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癥狀不分明并發癥重癥
大部分高血壓病人都無分明不適,但部分人會感到頭暈與頭痛。高血壓危險的地方,在于它會導致很多重癥并發癥,如心衰竭、冠心病及中風等。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2至3倍。高血壓還會摧毀視網膜血管和引致腎功能衰退。本身心臟科專科醫生說,若發生氣促或乳房口痛,很可能是冠心病的征狀。
至于高血壓前期病人一般毋須服藥,但要改變生活習慣,比如注意膳食、多做運動、控制體重、戒煙等,以防備血壓升高。此外,高血壓、糖尿、高膽固醇和肥胖有相互聯系,控制好任何一項,另外項目亦會相應地有所改善。
高血壓多在中年發生
如果單靠改變生活習慣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病人便要以藥物來控制病情。這類病人需要長期服藥,若中途停藥,血壓在數周至數月內就會回升,而相關的并發癥風險亦會隨之發生。
一、采用傳統的服藥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服藥。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壓劇烈變化,使血壓處于比較平衡狀態,因此效果較好。
二、降壓過快過低。一些高血壓病人希望血壓降得越快越好,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血壓降得過快或過低會使病人感到頭暈、乏力,還可誘發腦血栓形成等嚴重后果。
三、以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往往是錯誤的,也容易延誤治療。正確的做法是定期主動測量血壓,每周至少測量兩次。
四、血壓一降,立即停藥。服藥后出現血壓下降,可采用維持量,繼續服藥;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藥物進行調整,而不應斷然停藥。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孫立忠
孫立忠,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安貞醫院心外科副主任兼五病房主任,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診療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被評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已獨立完成和指導下級醫師完成各類心血管外科手術逾6000余例。是我國心血管外科完成手術例數多、病種全的專家之一。2008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優秀醫師獎(金刀獎)。擅長疑難復雜的心臟病手術,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手術治療復雜先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重癥瓣膜病,嚴重的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頸動脈狹窄或腹主動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