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關注健康新聞的人應該知道,2011年度“健康白皮書”首次公布了北京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相關危險因素的新監測數據,大家想要知道都有哪些慢性疾病嗎?它們的變化趨勢又是怎樣的呢?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方來英和陳方,主題是“白皮書”中的健康密碼,主要介紹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三高等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指從發現之日起算超過3個月的非傳染性疾病。這些疾病主要由職業和環境因素,生活與行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腫瘤、心臟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無傳染性。
特點:
1 病因復雜,發病與多個行為因素有關;
2 潛伏期較長,沒有明確的得病時間;
3 病程長,隨著疾病的發展,表現為功能進行性受損或失能,對健康損傷嚴重;
4 很難徹底治愈,表現為不可逆性。
防治: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病)是一類與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證實,慢病的發生與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體力活動、精神因素等有關。慢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遷延性、無自愈和極少治愈、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慢病是全球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慢病導致了全球疾病負擔加重。從我省居民營養調查結果看,居民營養水平全面提高,但膳食結構不合理,谷物類食品攝入減少,動物類食品攝入增加,特別是城市居民脂肪攝入所占總熱能比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理想比(30%)的上限。成年在職人員參加體育鍛煉少,生活中半數以上的人靜坐時間在5小時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檢出率逐年上升。針對這一情況,在慢病的防治中,預防顯得特別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變不良行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減少多種慢病的發生。慢病診斷容易,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能及早發現慢病,通過及時治療,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和傷殘的發生,以提高生活質量。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方來英
方來英,男,漢族,1957年出生,山東省掖縣人,中共黨員,1976年12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 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兼任市醫院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2012年7月3日,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主持市衛生局全面工作。負責市衛生局辦公室、衛生應急、干部保障工作。分管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干部保健委員會辦公室、局辦公室。曾任北京市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技處處長兼市醫藥總公司科技咨詢開發中心主任、信息研究所所長,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監管處處長、副局長,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領導市衛生局黨政全面工作,負責醫政和干部保健方面工作。分管辦公室(信訪辦)、醫政處(醫療服務監管處)、北京市保健委員會辦公室。
陳方
陳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