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中醫更將捫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我們學會簡單摸脈搏方法,可以更好的自己和家人。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劉昌偉,主題是血管發出的求救信號,主要介紹脈搏、血液循環相關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脈搏:
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鐘120-140次,幼兒每分鐘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80-90次。
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鐘低于60次,稱為心動過緩。
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中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動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脈管發生周期性擴張和回位的搏動。
病情危重,特別是臨終前脈搏的次數和脈率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脈搏的變化也是醫生對病人診斷的其中一項依據。
注:安裝泵式人工心臟者無脈搏。
血液循環:
人類血液循環是封閉式的,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肪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再經各級表肪匯合成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流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氣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劉昌偉
劉昌偉,1959年11月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副主任。現擔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全國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學會青年委員;北京醫學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外科雜志》特約編委;《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編委;《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常務編委;《國際循環-聚焦血栓雜志》編委;《血管外科雜志》編委;《中華醫學雜志》、《基礎醫學與臨床雜志》、《武警醫學雜志》等多家雜志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