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現存早的中醫外科專書。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共載藥物730種,對當時的中藥知識作了勘訂整理。本書為后期中藥分類的典范,是直至7世紀中期的主要醫藥文獻。
隋、唐 (公元 618 - 907年)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國早的病因證候學記錄,共載1739種病證,詳細論述了疾病的病因和癥狀,還包括診斷及預后。
624唐政府設立「太醫署」,成立醫學教育機構,開始有分科教授醫學。一些地區性學府亦開始興辦。
659蘇敬《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政府頒行的藥典,共載藥844種,并開始繪制藥物圖譜。
581-682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包括理論、醫方、診法、治療、食養及導引等多方面著述。
621-714孟詵《食療本草》一本總結食用和治療的本草專著。
713-741陳藏器《本草拾遺》指導臨床辨證用藥,對方劑學發展很有意義。
752王燾《外臺秘要》為總結性著作,為研究唐朝以前醫學的重要參考著作。
841-846藺道人《理傷續斷秘方》中國現存第一部骨傷科專著。
847 - 859昝殷《經效產寶》現存第一部婦產科專著。
974劉翰、馬志《開寶重定本草》記載藥物已達983種,分類方式先進。
4、醫藥學突出成就與創新
宋 (公元960 - 1279年)
982 - 992王懷隱《太平圣惠方》受命于宋政府編輯的大型方書,共載藥方16,834首,還包括理論、法則、組合、用藥等完整知識。本書是總結公元10世紀以前的大型臨床方書。
1027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詳述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及任、督二脈的循行路線和腧穴。
受命主持設計及造針灸銅人,為中醫史上形象實物教學法的重要發明。
1057宋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校定古代醫書,編寫本草、醫方,并刊刻印行。
1060掌禹錫《嘉佑補注神農本草》書中記載的藥物達1083種。
1061蘇頌《本草圖經》中國第一部刻版藥物圖譜。
1075蘇軾、沈括《蘇沈良方》個人編著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