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代人的病越來越復雜,中醫認為,是體內有濕氣,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個大概,那下面我們通過一個視頻看專家來解答,到底如何判斷體內濕氣,如何來排除體內濕氣呢?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傅延齡,主題是六種身體平衡劑(2),主要介紹濕、飲水不消、利濕等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怕濕邪。
判斷濕氣的方法
1.看起床的狀態: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么,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干的襯衫似的那么別扭。
2.看大便: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如果不便于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干凈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干凈。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體內的濕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
排除體內濕氣的方法:
1、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2、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里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3、用艾草:藥店有賣的,點燃后在關元穴烤即可。
4、少鹽,幫助腎排水。
5、適當午睡。
6、戒煙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飲食清淡適量。
9、避開環境中的濕。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傅延齡
傅延齡,男,1959年5月5日出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說分會委員、博士研究會會員,北京市中醫學會對外交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教育部高等學校高層次評審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考官 (Visiting Examiner) 。
長期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及科學研究,提出“胃腸源性肝損傷”、“胃腸源性眩暈”、“血液分布失調綜合征”學說,較早發現唾液成分和肝損傷之間的相關性,建立了唾液膽汁酸、唾液單胺類神經遞質分析方法。成功研制開發多種保健食品,獲美國專利 1 項。發表論文 50 多篇,編寫、翻譯出版醫學著作 10 多部,大型醫學叢書 2 套。先后赴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